「大蜈蚣」爬手臂...妙齡女急求醫 醫師提醒:有色人種易中獎 

醫師表示,蟹足腫和肥厚性疤痕都是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好發於有色人種。(示意圖/pixabay)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新竹一名陳姓女子(化名)因左肩、背部的蟹足腫和肥厚性疤痕困擾多年,不僅影響美觀,還造成左關節活動受到影響。在這數年間嘗試局部皮下類固醇注射、手術切除及植皮,仍舊一再復發。陳小姐不堪其擾,最後只好找上整形外科醫師,整外醫師爲她施做疤痕切除手術,術後並轉介放射治療,終於成功將陳小姐的蟹足腫消除,目前術後五個月也沒有任何復發跡象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放射腫瘤科胡明原醫師表示,蟹足腫(Keloid)和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都是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好發於有色人種(亞洲人及黑人族羣),少數人會合並搔癢或刺痛,目前主要認爲和體質基因有關兩者差別在於肥厚性疤痕只在原本受傷的地方增生,蟹足腫則會擴展到傷口周遭,擴展的範圍會大於原先受傷部位。傷及皮膚真皮層的較深傷口,會比表淺傷口容易發生蟹足腫,身體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如前胸、肩頸部、上背、關節等處較容易好發。

▲蟹足腫主要認爲和體質及基因有關。(示意圖,非當事人/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胡明原醫師說明,蟹足腫的治療方式很多,包含局部皮下類固醇注射、雷射治療、局部冷凍治療等。目前臨牀上最常使用是局部皮下類固醇注射,但須多次注射,除了治療時的疼痛,若疤痕面積較大、需大量注射亦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冷凍治療是用液態氮的低溫破壞真皮層過度生長的纖維母細胞,達到抑制疤痕生長的作用。這些方法的共同缺點複發率偏高,且往往需要長時間反覆治療。

病竈較大時,醫師也會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的風險在於仍可能復發,甚至比原先病竈更大,因此大多需要搭配其他治療方式,防止再次復發。較常搭配手術的治療方式便是放射治療。其原理是使用放射線破壞過度活躍的纖維母細胞,減少疤痕的增生。過去研究認爲在手術後24小時內接受放射治療的治療效果最好,治療時不會有特別的不適,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局部皮膚髮紅等反應。較常使用的方法爲電子射束,治療次數約爲1到5次,每次數分鐘,一般來說控制復發的機率大於80%,成效比其他治療方法來的好。

不過,雖然治療蟹足腫的放射劑量較一般治療癌症低,但仍有極低機率會增加之後局部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對於一般患者,胡醫師提醒,放射治療應該在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時才建議搭配手術使用。如果民衆有類似的困擾,建議與您的醫師討論,充分了解不同治療的利弊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免費圖庫pixabay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點我超越韓國愉快體驗

►獨/清大爆羣聚流感...材料系1、2年級停課5天隔離 57人感染38人確診A流

►戀鞋癖出沒單身女舍教戰射鞋SOP」 自白:正妹腳臭是真的

►花3千元請吃大餐電影 臉書4天后「穩定交往」新竹男怒控詐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