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遊戲,生活的調劑,還是生命的浪費?

遊戲會讓人上癮,大概是條人間鐵律,這段人生閱歷只有到來時間早晚的問題,並不存在是否發生的問題。不過,對於打遊戲的看法並不統一,有人認爲純屬荒廢時光,有人認爲是閒暇時間裡放鬆精神的首選。

有關網絡遊戲的最初記憶,大有被妖魔化的色彩,這東西好像是影響親子關係的洪水猛獸,讓不少孩子變得更叛逆。自從網吧出現在隔壁村子,小夥伴被媽媽從網吧揪着耳朵拎回家的場面,就會隔三差五上演。過於具有衝擊性的畫面,讓人很容易意識到兩點,一是網絡遊戲會令人上癮,二是網癮這事早就婦孺皆知了。後來,隨着網絡遊戲風靡大衆,甚至成爲一項大學專業、一份工作,其正名運動也水到渠成。如今,無論家長們對於子女打遊戲所持何種觀感,打遊戲這件事在大衆生活裡的存在,都已是根深蒂固、無可撼動。但是,有關遊戲的負面真的就此銷聲匿跡了嗎?

最近,開始打某款手遊,本以爲是可控的淺嘗輒止,畢竟之前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這玩意兒不好玩,因爲新手期一上場就被虐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勸退良方。誰承想,這次的劇本沒按照慣性思維展開,結果由此一發不可收拾。當一個人在成年後才成爲遊戲界的新手,這種晚熟會造成些許尷尬,畢竟在遊戲裡一邊被吊打,一邊被稱呼“小學生”的感覺確實算不上美好,更讓人不好的是,對面可能真得是個貨真價實的小學生。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打過很多場遊戲之後,驚覺打遊戲確實有讓人玩物喪志的風險。在遊戲的廝殺中,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大把時間,其過程必然是精神的高度集中。所以,打遊戲,需要進行管控。人之常情,當精神高度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被人強行打斷,必然會有一種被冒犯感受。以此類推,對於自我管控力較差的人羣,比如青少年羣體而言,在打遊戲的過程中被管教,很容易以此爲導火索和家長爆發矛盾。同理,青少年羣體會掏空家底充值遊戲的事,也確實在情理之中,對於渴望長大獨立自主的青少年而言,遊戲裡掌握支配權力的精神快感,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對於打遊戲的偏好,好像是與生俱來的。雖然並不提倡孩子過多接觸電子產品,但畢竟電腦和智能手機已廣泛普及,新生一代自幼接觸電子產品已是常態。而人類幼崽們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展現出的遊戲天賦,足令成年人歎爲觀止。即便遊戲畫面中的標點符號都一個不認識,甚至提示文字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外文,也都不算什麼障礙,在專注老道的眼神目不轉睛,稚嫩靈巧的小手點來點去的嘗試下,遊戲玩法總能很快被探索出來。如果在打遊戲這件事上,任由小孩子的意願,那就是現代版的慣子如殺子了。

對待打遊戲這件事,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子,都需要有一個有力的管控力,去限制時間,去防止沉溺其中。當管控有效的時候,打遊戲絕對是放鬆精神的不錯選項。但如果完完全全放任沉溺其中,那便是就真的是在浪費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