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友善接待城市 臺東雙語人才培力不間斷

爲打造臺東成爲國際友善接待城市,臺東縣政府3年來培育28個據點做雙語導覽。(蔡旻妤攝)

爲打造臺東成爲國際友善接待城市,臺東縣政府3年來培育28個據點做雙語導覽。(蔡旻妤攝)

富岡里長曾阿粉表示,富岡社區長期以國、臺語及原住民語導覽,很多外國朋友來到臺東,很少有人能以流利英文對談。(蔡旻妤攝)

爲打造臺東成爲國際友善接待城市,臺東縣政府3年來培育28個據點做雙語導覽,臺東縣政府國際發展及計劃處副處長羅淑琴說,雙語培訓不因疫情中斷。(蔡旻妤攝)

爲打造臺東成爲國際友善接待城市,臺東縣政府3年來培育28個據點做雙語導覽。(蔡旻妤攝)

爲打造臺東成爲國際友善接待城市,臺東縣政府3年來培育28個據點做雙語導覽。(蔡旻妤攝)

爲打造臺東成爲國際友善接待城市,臺東縣政府3年來共培育28個據點做雙語導覽,至少150位學員參與,今年更首次前進蘭嶼,完成臺東各區都有培力據點的任務,同時也與教學單位合作,從國立臺東大學往下紮根到臺東專校,讓莘莘學子親身體驗臺東多元文化、瞭解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進而能用英語介紹臺東。

富岡里長曾阿粉表示,富岡社區長期以國、臺語及原住民語導覽,很多外國朋友來到臺東,社區內很少有人能以流利英文對談,有了雙語據點,不但提升導覽員的素質,對整個社區更加分,導覽員獲得認證之後,未來會有更多人願意參與其中。

來自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的返鄉青年張淑媚表示,接下雙語導覽任務後內心其實很忐忑,也很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帶領外國朋友認識家鄉,老師鼓勵她不要害怕出錯、大方地說出口,單字和文法錯都沒關係,慢慢地就會累積起自信以及開口說英語的勇氣。

初來部落的青年許凱文提及,透過系列課程,腳本課程着實讓他了解與認知到接待外國人會有不同的導覽模式,以及他們所期望的是來到臺灣後能體驗道地的文化、經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除了語言上的學習,計劃也打開學員們的國際旅遊接待視野,設身處地以國際旅客的視角規畫體驗內容。

縣長饒慶鈴表示,臺東依山傍海的自然環境,還有匯聚7個原住民族羣的豐富人文風情,在疫情爆發的近年成爲國旅首選城市,希望在國門開放的這個時刻,臺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遊訪、留下對深刻的友善環境、美好印象。

國際發展及計劃處副處長羅淑琴強調,雙語培訓不因疫情中斷,呼應後疫情時代旅遊趨勢,今年9個培力據點中有8個原民文化據點,分別是體驗阿美族陶藝及樂器的「哈匿藝術工作室」、「Amis旮亙樂團」;展現達悟族海洋文化特有的「蔡月香工作坊」頭髮舞及野銀部落地下屋;以狩獵文化見長的布農族「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獵人餐桌、「初來部落 」MAHAHAV古道踏查;走進排灣族部落體驗的「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土阪部落巡禮;探訪臺東境內唯一魯凱族聚落的「達魯瑪克」部落遊蹤;以及臺灣唯一的翻轉地形「富岡社區發展協會」地質公園導覽。每個據點都展現出國際化旅遊軟實力,提供國際旅客更多樣化且層次豐富的深度旅遊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