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一條龍雙語教育 培育國際人才

基隆政府教育策畫一條龍雙語教育計劃,將孩子培育國際人才。(基隆市政府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基隆有着「國際郵輪母港稱號,是許多外籍遊客來臺遊玩的第一站,基隆市政府除了翻轉城市、促進經濟發展外,也致力堆動「雙語教育」,預計明年達成區區雙語學校教育處也策畫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的教學計劃,將孩子培育成國際化人才。

行政院爲提升國家競爭力,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國民教育方面,教育部修正、推廣國際教育白皮書2.0,而基隆市領先其他縣市,寫下國際教育3年計劃,以4大面向、30個子計劃與政策連結,結合中央自籌經費,共同挹注資源,推動國際教育。

郵輪母港 雙語能力從小紮根

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基隆身爲國門之都,郵輪母港,成爲國際城市是必然趨勢,因此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行動力,有效連結國際資源創生在地特色,他說,每年到港的國際郵輪遊客屢創新高,若能讓孩子跟到訪的客人自然互動、介紹城市的美好,雙語能力絕對必備。

國中轉型 浸潤式學習環境

教育處長林祝裡認爲,要孩子成爲國際化人才必須從小培育,因此計劃「雙語教育一條龍」,第一步從幼兒園進行試辦,以生活、情境化的方式,讓幼兒體驗英語環境,再持續向下紮根推動英語教育,市府策畫在7個行政區中,各挑選一間小學轉型、以自籌經費增聘外師,刺激學生學習動機,預計明年達成「區區有雙語學校」里程碑

而這7所雙語學校會透過定期會議,彼此交流教學經驗,作爲精進的動力,除了國小外,國中也預計以公開甄選方式設置3所雙語學校,今年1所、明年暑假2所。

高中實驗班 與大學策略聯盟

教育處指出,爲讓就讀市屬學校的學生,都能享有雙語教育資源,也推行「校校推行沉浸式英語教學」,以英語融入領域教學,讓學生在浸潤式的環境中學習,並引進線上外師即時視訊課程,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預計未來2年內達成。

高中階段則是設立「雙語實驗班」,今年暑假安樂高中、暖暖高中都會選出一個班級成立實驗班,引進外師與本國教師協同教學,共同研擬適合學生的雙語課程,透過實驗課程的設計,搭配部分領域課程,再借由與大學端建立的策略聯盟、海外移地學習的國外遊學等方式,不僅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素養,也強化學生與國際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