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宜居城市 危機變轉機

嘉義縣老年人口比率19.94%,排名臺灣本島第一高,加上出生率低,導致人口流失嚴重。(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內政部4月分公佈今年第一季人口統計,出生率已連續3個月低於死亡率,如態勢不變,2020年將是臺灣人口負成長元年,出生率萎靡不振,人口持續老化趨勢下,各縣市政府莫不想破頭,創造利多以刺激人口成長。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嘉義縣、市1982年分治時,嘉縣人口數還有57萬4702人,隔年增加10人後,就一路下探,人口數溜滑梯早就是不爭事實,多年來,縣府遲未找出一針見血策略,纔會讓人口流失變成擋也擋不了的趨勢。

縣府近年積極開發工業區,欲仰賴工業區創造附加價值,把人留下來,或吸引外來人口到嘉縣工作設籍,但大埔精密機械園區一期早開發完成,廠商也進駐營運,周邊大林鎮、梅山鄉人口數卻沒有正向成長,究竟,開發工業區是不是萬靈丹問題恐沒這麼簡單。

國內近年人口正成長地區,不管是雲林縣麥寮鄉,新竹縣竹北市,甚至新北市林口區,細究其人口增加原因都不盡相同。

正走向轉型之路的嘉義縣,除寄望大埔美、馬稠後,甚至中埔公館水上南靖農場等工業區開發成功,讓人口止跌回升外,真正該思考的是,如何在各縣市彼此競合磁吸效應下,營造出具嘉義特色樂齡宜居城市形象,纔可望創造人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