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續家園 綠建築正夯

綠建築是指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以及製造最少廢棄物,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物。(圖片來源/PEXELS)

ESG議題在國際間引發高度關注,政府及民間正努力從食、衣、住、行,全面落實節能減碳等環境永續的策略。根據全球建築聯盟《2021年全球建築狀況報告》顯示,建築行業佔全球能源使用量的36%、全球碳排放量的37%,可見建築業對環境影響不容小覷,也突顯了打造綠建築的重要之處。

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解釋,綠建築是指「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物」。不過各國因所在地域性環境氣候等條件不同,所設立出的綠建築指標也會有所差異,像是臺灣位處亞熱帶高溫高溼氣候特性,從 1999 年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制度「EEWH」評估系統,提出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4大範籌。

其中包含「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9大指標,儘可能做到從設計、開發、興建、維修拆除等過程中消耗較少的資源及能源,減少廢氣及污染的產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建商在設計建案時,特意增加住宅周邊綠化帶,也更加重視營造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儘量減少環境開發對周邊帶來的衝擊,在建材的選擇上也選用耐久或可再生建材,像是在頂樓增設太陽能板,或鼓勵雨水再利用;仔細評估採光、空氣流通程度、內部裝修等,努力朝環境友善以及居住者滿意的綠色永續建築靠攏。

專家表示,目前建築物最耗能的2部份,就是燈光及冷凍空調,建議民衆若有意爲環境永續盡一份力,可以將家中的照明設備換成LED燈泡,不僅亮度足夠,還能節省電的使用量及電費;窗戶也可以加裝隔熱窗或貼上窗紙爲室內降溫,以及更換省電馬桶與減少開啓冰箱的次數等,從日常小事中節約能源,盼透過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攜手打造永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