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顏色不同營養有差? 專家解答曝1事更重要

市售許多雞蛋常會發現外殼顏色有所差異,是否也代表營養價值也不同?(示意圖/Shutterstock)

蛋殼顏色不同營養有差?(製圖/陳友齡)

雞蛋是常見食材,也是蛋白質來源來源之一,而市售許多雞蛋常會發現外殼顏色有所差異,是否也代表營養價值也不同?對此,營養師林冠良解答,沒有差別,蛋殼顏色差異取決於雞隻品種及遺傳,在同樣重量下,營養基本相同。另外,他表示挑選雞蛋其只看重新鮮與否,購買前最好看清楚有無破損情況。

林冠良在粉專「林冠良營養師Siin」發文說明,蛋殼顏色不同與營養沒有關係,但若蛋黃顏色的差異,倒是可能有不同營養。他舉例,像是顏色很黃的,可能是玉米黃質比較多;顏色比較紅,可能是β-胡蘿蔔素比較多。

林冠良進一步指出,探究蛋黃顏色差異其實無太大意義,首先它並非某一個成份比另一個成份營養的關係,就如上述所提,玉米黃質和β-胡蘿蔔素兩者屬不同營養素,無從比較起;其次,這些成份的主要攝取途徑爲蔬菜、水果,也不是雞蛋。

林冠良強調,關於雞蛋挑選他只看新鮮與否,購買前最好看清楚有無破損,其它無論是omega、硒(selenium)、低膽固醇(low cholesterol),對他來說基本上都沒意義。認爲吃雞蛋吃的是蛋白質、膽固醇及一些卵磷脂而已。

農業部畜牧司指出,選購雞蛋應選外觀潔淨,沒有雞糞、污泥等污染物,表面無污斑或變色,且蛋殼完整,無破裂損傷。購買盒裝洗選蛋時,應注意其外包裝是否明確標示品名、淨重、有效日期、保存期限、製造者等項。經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S)驗證的蛋品,都經過嚴格的檢驗,且流通、販售流程都是在低溫的環境,產品品質纔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