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爆劇的潮水退去後,才知道楊紫還未走出舒適區

年初,楊紫迎來了她久違的現代劇。

和範丞丞主演的《要久久愛》於1月20號登錄江蘇衛視,成爲該衛視的開年大劇。

開播首日,江蘇衛視的收視率爲0.227.開播前在優酷的熱度是5268.開播後漲幅僅1100+,峰值達到6398,遠不如預期。

開播次日,酷雲收視率雙集均值爲0.2386.峰值0.2761.數值從當晚第二集橫盤,走勢不被看好。

除了收視率以外,其他平臺的數據也不太樂觀。

劇集V指數連續兩天都沒能登頂,楊紫單人指數也始終排在第二,作爲能跟男流量打的有來有回的女頂流,這表現有些拉垮。

百度指數也沒能挽回一些頹勢,從開播首日的82647到開播次日的137906,也不太像頭部大劇的表現。

《要久久愛》作爲“楊紫的那部劇”,無論業界內外對劇集的關注點都集中在楊紫一人身上。

比起範丞丞飛昇失敗,楊紫無法走出舒適區的話題明顯更吸引人注意。

很多粉絲把鍋扣在江蘇衛視的收視地盤上,可是看一下1月20日的收視率列表,就連遼寧、廣東、天津衛視都排在江蘇衛視之上。

到了1月21日,就連河南衛視的戲曲節目《梨園春》,還有湖南地方臺金鷹卡通都比江蘇衛視收視高了。

若論底盤低,作爲五大衛視之一的江蘇,再低也低不過上面幾家吧。

更何況有些衛視播的還是已經重播多次的老劇。

也有粉絲不肯承認楊紫無法走出古偶舒適區這一事實,然而除了《親愛的熱愛的》之外,從《餘生請多指教》到《女心理師》再到《要久久愛》,楊紫的現代劇播出效果明顯比古偶要差得多。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難道真如不少人所說,上星播出就是最好的“瀑”劇現形記嗎?

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出在,很多人高估了楊紫的國民度。

作爲童星出道的楊紫確實有《家有兒女》這樣的童年回憶作品在,但究其實質,和她主演的大多數古偶爆劇一樣,有其收看羣體的侷限性。

看《家有兒女》的那批人長大了,接着看她主演的古偶劇,而對她作品不感興趣的,始終都不感興趣。

楊紫本來有望憑藉演技成爲青衣的,是她自己想要流量,非要往花旦賽道上擠。

如果只看當下,楊紫做出了很正確的決定。可如果從長遠利益來看,是她自己把路走窄了。

再加上網播本來就會把不少觀衆拒之門外,憑藉多部網播劇養成的收視羣體,無法幫助楊紫撐起上星收視率。

實話說,看到粉絲挽尊的話術會覺得有點可笑。

如果衛視底盤高就收視率高,底盤低就收視率低,還吹什麼扛劇不扛劇?

真正的扛劇是不限題材不挑平臺的,就像靳東,無論放在哪個平臺收視率都不會差。

網播數據太有迷惑性,說着說着有時候自己都信了。

楊紫網播劇最具代表性的“瀑”劇要屬《沉香如屑》,播出效果一般般,但男女主粉絲拼了命的刷熱度。

確實,刷出來的數據也是數據,你要非說人家撲街了,粉絲恨不得把數據摔你臉上,長的能繞地球兩圈。

直到《要久久愛》連引以爲傲的數據都拿不出手了,只能強行甩鍋衛視底盤了。

沒從cvb時代廝殺過來的青年演員和粉絲,一個個眼高於頂,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

但沒關係,收視率教做人。

除了國民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頂以外,楊紫的舒適區也越來越小。

說來好笑,其他演員都拼了命的擴大舒適區,只有楊紫還在偶像劇裡甘之如飴。

或者再說的精確一點,楊紫的舒適區甚至不是廣泛意義上的偶像劇,而是隻有古裝偶像劇。

回頭想想那幾年還能在《歡樂頌》中與劉濤、王子文不分高下的楊紫,也是忍不住一聲嘆息。

好不容易敢於踏出一部,演了《女心理師》,粉絲還信心滿滿要衝獎。

誰知熱度口碑雙雙碰壁,作爲非常看重流量的演員,楊紫害怕了退縮了,乾脆縮回古偶圈,輕易不出來。

本來想着《沉香如屑》楊紫是被迫出演,她本人對演戲這一職業還是有其信念感的。

現在再看,也許楊紫根本就沒想過轉型什麼的,不斷古偶能幫她續航流量纔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長相思》播的還不錯,想必又給楊紫加固了這一念頭。

這就是一個閉環,古偶演的越多,收視羣體越窄,國民度下降,舒適區越小。

以前還能帶觀衆嗑嗑cp,以後年齡大了,臉部狀態不好,連cp都嗑不起來,收視率豈不是更差了?

難道一個演技還不錯的青年演員就要不斷在古偶劇中消耗自己的靈氣嗎?

或許她可以轉換一下思路,古裝劇是一個大分類,其下不是隻有古偶和仙俠。

武俠、懸疑、經商、權謀……都可以是很好的選擇。

楊紫正在拍攝的新劇《國色芳華》經劇情介紹是大女主經商題材,可從目前放出的路透看,總覺得有些不妙。

又是對視,又是捧臉的,不會又是個披着羊皮的古偶吧?

楊紫和很多我們印象中的流量演員一樣,無非就是被數據包裹的紙老虎。

當虛假的泡沫被戳碎,內裡其實不堪一擊。

我們常說,這個圈子不要搞什麼鄙視鏈,很多好劇本應該多給年輕演員一些機會。

然而有些年輕演員卻自甘放棄,寧願在粉絲構造的安樂鄉里沉醉,也不願面對自己已經被大部分收視觀衆拋棄的事實。

就算短暫的被打醒,也會很快再找尋下一個庇護所。

我從不否認楊紫的努力,她敢於開闢賽道,將自己從無戲可拍的窘境中拯救。

也無懼外界對她的嘲笑,拼命瘦身接新代言。

如果她能認識到自己接劇本的誤區,願意放棄哪怕一部分流量去換取舒適區的擴大,事業絕對可以再上一層樓。

到那時候,靠自己也能收割高奢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