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絕大多數人都想當公務人員時?

Steven

近年來的經濟景氣,讓考公職成了熱門選項之一,據商業週刊報導指出今年報考高普考人數已破十五萬,創十七年新高,錄取率也創九年來新低。你要不要去考公職、我想考公職或哪家補習班比較好?是我最常聽見的幾句話,我已經聽過不下數十次了,而這議題我認爲也滿值得關注的,因此在此提出一些淺見

一、爲什麼考公職會變成主流趨勢之一?

1.經濟因素:這點是最常聽到原因之一,長輩們常說:時機不好,當公務員最好。臺灣勞工的平均薪資水準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導致變相的減薪,勞資問題也很嚴重。相對地,公務人員的薪資水準與福利比一般的民間企業好上許多,工作也較穩定較無被裁員風險。因此,當景氣越差時,投入公職考試的人數就越多,我相信只要經濟情況再惡化,報考公職者一定不減反增。

2.社會因素:人們在恐懼被裁員的風險之下,轉而追求穩定。公職正是穩定的工作選項之一,且臺灣人有一種一窩蜂投入某種事物的民族性,簡稱蛋塔效應。臺灣人眼見考公職的好處,結合經濟因素,一窩蜂考公職的現象便出現了。有些人甚至是因爲大家都去考,於是也去考或是爸媽要他去考,他就去報名補習班順便交朋友

3.教育因素:偉大的填鴨式教育的結果是讓人不會也不需要自己思考、自己找資料並分析之。當然,仍有少數人不受填鴨式教育影響,走出自己的道路,甚至挑戰體制。而公職補習班的出現,讓人有快速成爲公務員的速成道路。有繳補習費,補到你考上。

4.政治因素:這點可能稍具爭議性,還記得2012年的總統大選嗎?執政黨軍公教人員調薪,重點在於政府財政已經赤字了,然而還替軍公教人員調薪,此舉鞏固了部分票源,我認爲對人們投入軍公教的行列也產生了吸引力

二、當絕大多數人都想當公務人員時?

1.經濟方面:臺灣的經濟情況會更爲惡化,因爲想和勇敢去創業的人變少了,這表示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增加,失業的人更多,人們會更想擠進公家機關。沒有人去創業與創新代表一國的競爭力將喪失,競爭力下降會讓以出口爲導向的臺灣經濟受到更嚴重的衝擊。政府財政支出也會惡化,若企業倒閉數量無法由新創事業補上時,稅基就會減少,政府的財政收支只會更差,倘若政府持續用擴大支出來救經濟和吸引更多人考公務員而不是設法醞釀培養創業家的環境,臺灣的經濟可能會呈現一攤死水。公家機關不是營利事業,其資金來自於政府的預算,當創造預算大餅的企業變少了,要求更多預算的公家機關更龐大了,問題之嚴重可想而知。

2.社會方面:重考生人數大幅增加,表示啃老族人數可能變多,許多人待在補習班重考多年,依賴家中兩老過活,可憐的是他們的父母,這已是社會問題之一。由於人的惰性和沉沒成本,落榜的人總是會告訴自己明年一定會考上,準備了這麼久,豈不是白費了?可是當一年接着一年過去了,人生黃金歲月也將一去不回返。人力資源白白損失了。

三、考公職不好嗎?我必須在此澄清我的立場,我認爲公家單位的職位本身是中立的,因爲政府的運作本來就需要公務人員才能運轉。而時機不好,人想追求穩定的生活也沒有不對,有的人天生就偏好穩定。但是當公家機關成爲吸引人力資源爭相進入的磁鐵時,問題就嚴重了。因爲社會的健全運作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投入,也需要這些人的創新與創業家精神,社會纔可創造財富與進步,國家纔會富強。

請大家想像一下,當絕大多數人都想當公務人員時?臺灣會變成什麼樣子。考公職的熱門現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原因不只我提到的四點,臺灣問題多多,同志仍須努力,共勉之。

●作者Steven,東海大學政治系國關組畢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