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悟空遇上泰國猴神哈奴曼 新生代創作者海外藝遊南向取材

新生代導演楊帛翰(見圖)前往泰國學習傳統舞蹈,並擷取其中的猴舞元素京劇孫悟空的表演身段,作爲創作靈感。(呂國瑋攝,藝會提供)

國藝會2018海外藝遊於今(19)日下午聯合分享會。(呂國瑋攝,國藝會提供)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臺灣新生代創作者也前往南國尋找創作靈感。新生代導演楊帛翰入選國藝會「海外藝遊」,近期前往泰國,在首屈一指的皮歇克朗舞團學習泰國傳統舞蹈倥舞,並從其中的猴舞發現和東方京劇孫悟空表演身段的關聯性預計結合這兩地傳統表演藝術元素,推出現代劇場作品齊天大聖哈奴曼》,從神性探討人性,將在明年登場

哈奴曼是來自泰國史詩拉瑪堅》的猴神角色,楊帛翰表示,「孫悟空很活潑,哈奴曼則是呈現出穩重的感覺,兩種不同的亞洲文化,對猴神有不同的詮釋,很有意思,這也使得肢體表現有所不同,像是搔癢的方式也不同。」

楊帛翰出生於1986年,畢業北藝大戲劇導演組,平日從事編導製作與劇場行政工作。他表示,由於倥舞中的猴舞,強調哈奴曼穩定、忠誠的性格,「因此半蹲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下半身肌肉要非常強健,必須要能保持穩健、不發抖,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隨,這和京劇裡的齊天大聖很不一樣,京劇強調的是全身性的表演。」

除了肢體表演上的不同,楊帛翰表示,孫悟空和哈奴曼在性格上,也有截然不同的設定,「兩位都是很有能力的神祇,哈奴曼對主人展現絕對的忠誠,孫悟空則是一直反覆自問,爲什麼要待在到西天取經的團隊裡,哈奴曼有很多妻子,而孫悟空則是較少看到在女色上的着墨。」

楊帛翰表示,預計在《齊天大聖.哈奴曼》裡,讓跳猴舞的舞者和表演京劇齊天大聖在一個特殊空間相遇,並從肢體表演中互相交流對話,「從神的角色,重新看回人的處境,孫悟空從西天取經回來之後,自己是誰?哈奴曼協助王子拯救公主之後,自己又是誰?我期盼這其中能有對話空間。」

下一屆海外藝遊專案將於2019年1月15日至31日受理申請,補助2019年4至11月之藝遊計劃,鼓勵包括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文學、視聽媒體領域的青年藝術工作者,詳情可至國藝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