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基礎教育水平,再一次跌破我的認知……

看點 在很多父母的印象中,德國的教育質量一直很有水平。但下文媽媽發現,近兩年,德國中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下降,在校的學習質量也堪憂;更令人憂心是,日益下滑的德國基礎教育,在將來可能會讓德國社會的科學技術競爭力持續跌落。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五月三姜(ID: mayandginger)

文丨五月 編丨袁梓曦

去年某天下午,我和孩子們閒聊,剛上9年級的大姜,說了一件讓我大跌眼鏡的事:

大姜:今天課上老師問大家,在家裡都會看些什麼書?結果有人說,我已經幾年沒看過書了。

我詫異:什麼書都不看嗎?

大姜:嗯,除課本外,“爲興趣而看”的書,一本都沒看過。

我:他這樣的,很少見吧?

大姜:我們班有4、5個吧,都3說平時從不看書。老師說其他班也類似 。

我:那你們下課那麼早,他們大半天都幹什麼?

大姜:看視頻、打遊戲呀!

作爲詩人和哲學家之鄉,“德國人愛閱讀”這件事,在中年以上羣體中,可能還是事實; 在青少年中,早已成了事過境遷的“老黃曆”……

大姜班裡總共20來個學生,也就是說,大概20%的人“從不閱讀”。

2023年年底,我在《德國之聲》上看到一條新聞:

比薩PISA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縮寫,是國際上最大規模的中學生學習能力比較研究。

所考察的,是15歲中學生對 閱讀、數學和自然科學 的掌握情況。

自2000年以來,每三年進行一次。

在2000年的第一次評估中,大概有20%的9年級德國學生(國內初三)的閱讀和計算能力,只能達到小學水平。

當時共有日本新加坡等32個國家參加評估,經濟實力名列前茅的德國,只佔到22位。

整個德國社會受了極大震動,這之後10年,德國做了很多改革,並在後來的評估中有了明顯進步。

不過因爲師資短缺,移民兒童失學率高,從2010年起,德國整體教育質量又開始下滑。

疫情期間,由於網絡教學設施跟不上,絕大多數公立學校幾乎放棄了網絡教學,再次加劇了教育質量的惡化。

2022年進行的最新一次比薩評估中,德國中學生的水平跌到了歷年最低……

一次聚會中,碰巧遇到一個文理中學副校長,聊起這件事, 她說她看到的德國中學生中,大概有1/3的人閱讀、數學能力不過關。

從業30年,她覺得現在的德國中學生水平,可以說是“每況愈下”。

話說我早就對德國教學水平有疑慮:

在疫情期間,大姜他們學校作爲國際學校,網絡教學的軟硬件設施相對較好,但因爲老師們不堪重負,大姜每天只有3-4節網課,二姜一般1-2節。

而身邊上公立學校的朋友,都說孩子基本沒有網課。

很多中小學生每週只能領到一份“作業”,在無教學無輔導的情況下,純靠自學完成。

這之外,另一個讓我困擾的點,是德國中小學的 “上課時長” 。

大姜二姜上的學校,是“全天制”小學和中學。

他們3點左右下課,回家後幾乎沒有作業。

作爲一個初三學生,大姜每天的學習時間,拋去午飯、課間,大概是5-6個小時。

而德國還有一種“半天制”小學和中學,放學時間是1點左右。

當然,放學後學校會提供“託管”。

但這種託管並不教學,也不會系統性輔導作業,大多數會提供手工、戶外、運動等非學習項目。

大姜3年級前,曾在一個半天制公立小學學習,每天下午,都會拿一堆類似下圖的手工回家:

前一段去朋友家玩,她家住在柏林公立教育資源最好的區,我大概是1點左右到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剛剛放學的中小學生。

到4、5年級後,學生可以自己回家,很多學生們不會留在校內“託管”,而是選擇自己回家、或和朋友們約着玩。

玩耍項目中,最經常的就是“打遊戲”。

拖教育進度後腿的,還有各種名目的放假、老師病假。

大姜在公立小學讀三年級時,因爲班主任老師請了2個月病假,學校沒有找到合適的代課老師,全班學生的德語和數學就停滯了近兩個月。

家長們當然是各種投訴,但學校也憑空變不出老師,更不可能讓其他老師超額代課。

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案,是讓生活輔導老師暫領學生們“自學”……

轉入現在的學校後,雖然一般情況下,老師請病假時,都會有專門的“替補老師”上課,但高年級的課程因爲程度較深,有時還是會缺課。

這個學期,因爲老師病假,大姜已經上了4、5次沒有老師的“空窗”自習課。

在教學時間短、假期多、作業少的前提下,德國基礎學科教學程度淺幾乎成了必然。

前一段,大姜拿了幾道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來問我,我才發現,他們的數學水平,大概比國內晚了一到兩個學年。

大姜班上,有個今年從上海某國際學校轉過來的學生,他的感受也是國內的數學要比德國要早兩年進度。

即使是這種情況下,還有一部分學生 “跟不上進度”。

這兩天,又發生了一件跌破我認知的事:德國中學有一門“科學課”,是物理、化學、生物的綜合,相當於國內早些年的理綜。

大姜9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後,因爲大量學生理綜不及格,9年級的家長羣裡怨聲載道。

抱怨是人之常情,但讓人驚奇的是:幾乎每一個家長的抱怨重點,都是“老師出題太難了”。

我問了大姜情況,他說:“是有些難,但都是學過的內容。只要考前複習一遍,應該都能大概知道。問題是大部分同學根本不復習。”

在家長們的壓力下,老師不得不出了個補考卷,讓不及格的同學再考一次。

作爲一箇中國老母親,我實在是被各位德國/歐美家長的操作震驚了:

孩子沒考好,不去卷孩子複習,反而各種抗議、施壓,最後讓老師重新出了一個低難度卷子。

這還沒完,過去一週,學校又出了新的理綜教學方案。

一週前,大姜三令五申交代我,這週三(昨天)下午4點,學校要發佈一場10年級理綜教學方案網上說明會,讓我務必參加。

但週三下午是二姜三姜上游泳課的時候,所以我把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姜爸。

聽完說明會後,姜爸給我發了以下信息:

大 姜爸:我覺得是個毫無意義的提案。

我:爲什麼?我們晚上可以細聊。

姜爸:一樣的課時量,只學生物。

我:

姜爸:是爲了那些學不好數學的孩子。

我:那就算了

最讓姜爸無語的是,“該方案是爲數學不好的孩子準備的”這一條,還被明明白白地放進了宣講PPT裡:

截屏如下:

新方案適合人羣:

希望專注生物的同學;

覺得數學太難的同學;

興趣在生物上的同學;

覺得同時學三門理科太難的同學。

常和歐美人打交道的應該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明治溝通法:說一個好接受的,夾一個不好接受的,溝通重點在夾心層。

所以說白了,這個新的教學方案,就是給“數學有困難”的同學準備的plan B。

學生因爲數學基礎差學不好理綜,學校的改進方案,不是加強數學學習,提高整體水平,而是直接降低理綜教學難度……

真不知道是該爲學校的“人性化”鼓掌,還是爲親眼目睹德國基礎教育如何下滑而嘆息……

很多年以來,作爲從高考大省河南考出來的小鎮做題家,我一直覺得過高強度的學習,是一種影響孩子成長、有礙社會整體創造力發展的極端方案。

但歐美過度放鬆、甚至放縱的基礎教育,卻可能是危害更大的另一個極端。

在最近一次比薩評估後,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教育經濟中心沃斯曼(Ludger Wößmann)就德國衰退的基礎教育發出警告。

沃斯曼認爲,德國教育成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下滑。

而教育水平,將對未來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所以他預測:從長遠來看,因爲教育水平大幅下滑,德國經濟產出將損失14兆歐元。

作爲一個身在其中、並隨時關注中德兩國教育信息的18線教育博主&三娃媽,我完全理解他的擔憂和預測: 德國基礎教育水平的下滑,一定會嚴重影響德國的經濟發展。

當然,現在看大姜和他的同學們,因爲輕鬆的日常生活、大量的戶外活動,大部分都看着身心健康、性格健全、有很好的獨立思辯能力。

但整體社會的科學技術競爭力,將會因爲日益下滑的基礎教育滑落到哪一步,真的很難估測……

本文轉自公衆號: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定居柏林的經濟學博士,攜手德國隊友姜爸,和三個男娃鬥智鬥勇多年,用最鮮活的例子,講最實用的育兒理念。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