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孫大森:藝術教育是基礎教育

第二次參與2024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與創新論壇,孫大森興奮地表示:“我們想持續進行下去,給孩子們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

“一個人的健康和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慾望是無限的。這些有限的存在遇到個人無限的慾望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矛盾,藝術就是解決這個矛盾 “,孫大森認爲,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內外自洽的方式,而他選擇全力以赴以藝術育人。

孫大森大力支持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家100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和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與創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的創辦,連續兩年擔任總策劃。今年八月底, 2024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與創新論壇於深圳落幕。致辭環節,孫大森難掩激動地說:“我們的學生正在創造歷史!“

孫大森

1

400+1000個掌聲

2023年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家100大賽已經發掘了很多有才華、有潛力的青少年。孫大森愛惜人才,總是關注着孩子們的成長,“今年我們邀請了上一屆的三個金獎獲得者做主持或者參加特邀環節,他們都表現得很好”,他注意到“就一年沒見,有的孩子長高了好多”。

孫大森對去年的金獎獲得者之一——李秉宸尤其印象深刻。據李秉宸分享,獲獎後的這一年他去過了12個國際城市,參加了迪拜氣候峰會,還見到了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孫大森聽後很欣慰,他說:“我們這個平臺發現的青少年,我們希望他持續成功下去。雖然每個孩子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家庭背景、成長背景、文化背景、興趣愛好、就讀學校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從環境中吸取能量,受到正向影響,成就自己,讓優秀的學生更上一層樓。”

本次大賽的參賽學生數量明顯增多,參與人羣更加多元化。孫大森觀察到:“第一屆的參與者基本上來自一些城市的國際學校,現在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都有。本次有一些南寧的學生來參賽,南寧在 2023 年中國 GDP 百強城市中排第 55位,但是這次來自南寧的參賽學生數量能佔到總人數的前十。”相比去年,論壇和大賽毫無疑問地“出圈”了,家長和學子對這一平臺十分認可,參賽者和主辦方在教育理念上實現了共鳴。

孫大森在2024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與創新論壇現場

“家長們很積極的,有的家長千里迢迢、拖家帶口來參加論壇,看自己的孩子領獎”,孫大森說,他希望隨着大賽與論壇知名度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人鼓勵孩子進行創作,激發創意。“如果我們通過比賽這種方式找到學生擅長的東西,讓他學會表達自我,我相信他的生活會更多彩。“

今年大賽金獎得主的平均創作時間約爲80小時,這意味着2個月的決賽賽程中,闖入決賽的參賽者要至少拿出10天的時間進行創作。孫大森相信藝術有治癒功能,他說:”當孩子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情的時候,他表現出的專注可以治癒一切煩惱“。

深耕細作,篤行致遠。大賽走過兩年,有一些改變悄然發生,似乎印證了他的想法。孫大森介紹:“李秉宸同學,去年獲得金獎,今年我們又邀請他參與評委會特邀作品獎的評選,他看起來容光滿面。”獲得評委會特邀作品獎後,需發表獲獎感言,李秉宸準備得很認真。“爲了這個舞臺他可能準備了很久,可能平時寫作文都沒這麼認真。因爲臺下有400個人看着他,直播可能還有1000人在看,這400+1000個掌聲對孩子們來說意義非凡,有了這一刻的‘充能’他就不會再懷疑自己”,孫大森坐在臺下,和線上線下的觀衆們一起真摯地爲這位未來的藝術家鼓掌。

2

誰來改變世界?

從事教育行業多年,孫大森見到很多家長一開始很反對孩子學藝術。“爲什麼要學藝術?學藝術能上名校嗎?很多家長都這樣問”,孫大森總結:“中國家長容易焦慮,但其實學歷對一個人的價值是有限的,而不是中國家長幻想的無限價值。”他相信有些學生的特長是被忽視的,一旦被髮掘,學生成年後可以有更多方式服務社會。

近年來,社會焦慮常常與“內卷”一詞綁定。在孫大森看來,避免內卷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做未有先例之事。他說:“未來體力勞動基本都可以被機器所取代,可能80%的職業不再需要人力。

我們現在處於AI時代,只有能進行原創性勞動的人,或者說有創造力的人才不會失業,這種職業永遠不會被取代,而且會越來越稀缺。”他想借助大賽和論壇喚起全社會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也爲青年一代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職業選擇。

孫大森現場頒發2024福布斯中國藝術教育傑出教師獎

中國正在向科技創新型社會轉型,各地方政府爭先出臺優惠政策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校,營造互利共贏的創新生態。孫大森認爲:“創新需要健康的社會環境,這不是引入一個大學或者請一位專家就能改變的,因爲你也不知道哪個人能創新,有時看似無用,可能你的創意就改變了世界。”

論壇現場,孫大森看到很多學生髮表獲獎感言時,他們的家人特別感動。一位家長直言:“以前有點不理解,但今天對孩子來說好像比成人禮還重要。”家長們被孩子們的執着和熱愛所感動,孫大森覺得活動的意義已經實現,這或許是他教育理念中一點創意的外化,滴水入海,漣漪盪漾不休。

孫大森多次強調“快樂”一詞。他認爲讓青少年擁有自己獲取快樂的能力非常重要,這種強大的內驅力不僅能使人達到內外自洽,還能無形中推動社會向更多元化、更包容、更有創新性的方向發展。無數個這樣的“小我”匯聚起來,就構成了改變世界的大力量。他表示,藝術正是青少年獲取快樂的重要渠道之一。

3

藝術教育是基礎教育

孫大森堅定地認爲,藝術教育是基礎教育。“在美國的高中學校,課程分爲三部分:學術,運動,藝術。沒有選修藝術課程的學生,幾乎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並且他相信藝術教育可以幫助青少年表達自我,他說:“我們創造這個平臺(指大賽和論壇)的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告訴孩子把你想象的東西做出來。不一定是畫畫,你做雕塑也好,做裝置也好,可以表現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試着反映一種社會現象,你按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就好。”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主張傳統學校強調的邏輯能力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孫大森對此十分認同。“每個人的智能方向不一樣,有人擅長邏輯,有人擅長語言,有人擅長圖畫。一些藝術家,擅長色彩和思想組合。一些偉大的企業家,像喬布斯和馬斯克擅長空間和時間組合,他們會經歷現實扭曲,也就是說99%的人看到的是眼前的現實,這些先驅者看到的卻是10年後的現實,10年後的現實放在今天是扭曲的。“他指出:”也許藝術可以是他們情緒的出口。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比如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觀察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和個性的表達、跨學科學習能力等等,將曲高和寡變成匠心獨運。”

4

頂級藝術家之路

爲了組織藝術大賽與論壇,孫大森經常與一些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家交流研討。站在創業者的角度,他發現藝術名家似乎有些共通之處,並歸納爲三個關鍵詞:營銷、專注、底蘊。

孫大森回憶:“頂級藝術家都是頂級的營銷大師,不是我們固有印象中寡言少語、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首先,這些藝術名家都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的需求和趨勢,滿足受衆的需求。他們往往能夠成功塑造並傳播自己的藝術風格,不限於作品本身,還包括藝術家本人的生活方式、創作理念、社會活動等多個方面,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強有力的獨特符號。其次,藝術名家需要極度專注。最後,藝術家都是底蘊深厚的思想家。他說:“世界是多面的,藝術家要麼一生歌頌一個主體,要麼一生批判一個主體。無論歌頌或批判都會有人買單,市場不需要人云亦云和不痛不癢的‘作品’。”

孫大森在2024福布斯中國青少年藝術與創新論壇現場

《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藝術相關專業的留學生數量增長速度約爲16.9%,遠遠超過留學總人數增長速度9.2%。孫大森選擇投身藝術升學行業,認爲藝術留學對青少年藝術家的成長大有裨益。

孫大森細談:“論壇和大賽上出現的這些青少年,他們所處的教育環境、文化氛圍,擁有的創作資源都處在極高水準。同時,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大,消費者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需求空前膨脹,藝術家擁有非常光明的前途。現階段青年學子最需要做的就是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根據從業經驗,他介紹國外藝術類大學的錄取條件相對寬泛,錄取比例也比較高,很適合一些“偏科”的種子選手。留學生活也能培養青少年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快速適應能力和審美能力。

看着大賽中創意澎湃的一張張稚嫩面孔,孫大森樂觀地想,也許下一位頂級藝術大師就誕生於此。

聲明:品牌之聲相關資訊來自於被採訪對象,非福布斯編輯內容。

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