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積極降低對中國依賴 德大企業仍持續押寶中國

巴斯夫總裁布魯德穆勒表示,該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2/3將來自中國。圖爲巴斯夫公司位於施瓦茨海德的化工廠。(圖/路透)

歷時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令許多在華德企叫苦不迭,挫傷了許多德企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德國政府也一直呼籲經濟界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是,這種趨勢似乎未能影響到大衆(VW)和巴斯夫(BASF)等德國大企業對中國的信心,它們仍持續擴大對華投資的規模。

《德國之聲》引述德媒《商報》的報導說,新近發佈的中國經濟數據並不理想,經濟增幅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人口也開始出現萎縮趨勢。德國政府也在制定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戰略,但還是有許多企業反其道而行,持續押寶中國。

北京德國駐華商會的希爾德布蘭特(Jens Hildebrandt)表示,「樂觀情緒正在迴歸」,德國商會前不久進行的年度問卷調查中,有半數德國企業表達投資意願,近80%的受訪企業對中長期前景持積極態度。他還說,「儘管大家都有風險意識,但畢竟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市場,誰不都願意將中國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報導說,德國企業希望通過在華投資進一步靠近中國客戶,化工巨頭巴斯夫因此投資100億歐元在湛江設立新的生產基地,這是巴斯夫158年企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投資計劃。巴斯夫總裁布魯德穆勒(Martin Brudermüller)表示,未來業績增長的2/3將來自中國。此外,愛迪達也爲中國業務制訂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儘管這家企業此前曾有過慘重的虧損經歷。

德國企業的在華投資,其首要目的已經不再是中國的銷售市場。中國作爲創新中心的地位也在日益鞏固,德國企業也希望參與其中,西門子開設了名爲「馬可波羅」的新項目,希望以此擴大公司核心數位工業部門。拜爾製藥前不久也強調,在藥物研發領域,該企業將不再聚焦「對創新不友好」的歐洲,而是會着眼於美國和中國。

德國企業聯合會專家表示,減少對華經濟依賴,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邊發展中國業務,邊增加企業投資的多元化。

經營液壓機械設備的霍斯根(Karl Haeusgen)在華投資已有30年曆史,他表示,當年對中國的滿腔熱情現在已經被現實主義所取代,中國政府愈來愈收緊對經濟的管控,而中國本土企業又在競標活動中不斷受到優待。因此必須保持對話渠道的暢通,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中國畢竟是一個重要市場,與中國脫鉤的代價是無法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