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許多西方車企逃避最大車展,中國成世界汽車新中心

“令人難以置信的中國車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現場記者2日感嘆道,現在沒人關心車展了嗎?年輕一代正在離去?我們去北京會展中心,那裡爆滿!相比之下,曾經引以爲傲的“世界最大汽車展”德國IAA展正在淪爲地方展會。德國記者確信:2024年北京展正使中國成爲汽車世界的新中心。

比亞迪方程豹汽車

走到展臺等待25分鐘

德國記者認爲,西方車企有充分的理由感到緊張。北京車展八個大廳都擠滿了人,更準確地說,人多到根本無法通過過道。新聞發佈會期間,連看臺上也擠滿了人,其中有許多年輕人。難怪,北京車展登上了全球所有媒體,包括電視新聞。而大量的網紅的到來,更是把無數令人愉悅的視頻發送到全世界。 毫不奇怪,這是因爲中國汽車在銷量和新產品方面日益成爲全球領先的汽車市場。

《法蘭克福匯報》報道

Motor1現場記者透露,爲了看小米SU7 的展臺,足足等待了25分鐘。這款超級轎車於四個星期前推出,目前已收到 75000 份訂單。每個人都對各家車企的全球首演感到興奮,多達117 個,一個接一個,就像一家玩具店,驚喜永無止境。

德國客人驚歎不已,並仔細思考。目睹了這場精彩表演的德國董事會成員住在中國首都。 還有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女士。 她親眼目睹了人們對汽車不斷產生的熱情。但德媒體悲觀預測,這實際上不會對 德國IAA 展產生影響,IAA 是在汽車發明者家鄉舉辦的瀕臨倒閉的貿易展覽會。

雷軍在介紹

中國電動車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在中國的西方人再也不能驕傲自大了。 不然笑聲很快就會完全卡在喉嚨裡。”《圖片報》稱,中國人明顯加快了步伐,進一步擴大了領先優勢。

其中有一輛四軸飛行器風格的飛行汽車,車頂有八個碳螺旋槳。 “我們可能會在兩年內上市。”一位小鵬汽車品牌經理微笑着解釋道。過了一會兒,他要求motor1記者的微信聯繫,以便給記者發送英文手冊。“我將向您展示我們計劃明年推出的另一種可以搭載兩人的模型。”

奧迪展臺

他的樂觀情緒具有感染力,就像那些想要展示並駕駛未來派超數字全電動汽車的人一樣。很難不被這種欣喜激發情緒,但也有一些人以稍稍保持距離的方式加入了慶祝活動:傳統汽車製造商,尤其是歐洲的。

當德國車企的董事會成員即將回顧展會時,有兩件事特別值得他們向中國人學習:他們的勇氣和他們的速度。 因爲如果他們不盡快加緊行動,比亞迪、小鵬等公司未來將獨自在北京或上海慶祝他們的聚會。

德國記者報道車展

中國汽車是“巨星”

德國記者還觀察到,在車展,汽車製造是否受歡迎,指標是觀看汽車的人數,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忙着用智能手機和三腳架拍攝汽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汽車上。 原因很簡單:中國車企的電動汽車更具創新性,比西方汽車更受歡迎。

到處可見流線型轎車,它們以高充電功率、長續航里程和有吸引力的駕駛性能得分:例如騰勢 Z9 GT,或者世界出口冠軍Cherry 和手機巨頭華爲合作的 Luxeed S7 轎車。還有很多SUV,比如iCar品牌的車型,靈感來自鈴木吉姆尼和奔馳G級,或者來自東風的硬派越野車。最瘋狂的願景是紅旗:“紅旗”的一款新車型,讓人想起駕駛賓利的蝙蝠俠。

紅旗受關注

即使您不是專家,也能意識到您在奧迪、凱迪拉克、福特、梅賽德斯-奔馳或捷豹路虎展臺上看到的東西是您已經見過的東西,它們很漂亮,但並沒有真正讓任何人興奮。 要麼是因爲它是另一種“主題的變體”,要麼更簡單地說,因爲它們是 2024 年不會再讓任何人感到驚訝的汽車。

寶馬是唯一一家在北京車展上推出真正新車的製造商——Mini Aceman,在中國製造並銷往全球。德國經理們在會上沒有對銷量數據發表評論,但用流利的中文提醒說,中國是該品牌的第二故鄉,“寶馬在中國是爲了中國和世界”,因爲“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帶來了創新”。

寶馬展臺

斯特蘭蒂斯等不可見

如果寶馬知道如何讓自己在車展受歡迎,那麼還有其他一些西方公司選擇根本不出現:阿爾法羅密歐、雪鐵龍、DS、標緻、瑪莎拉蒂甚至法拉利。 有正當理由缺席嗎? 除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參加車展的法拉利之外,Stellantis 集團的品牌所發出的信號並不積極,這也證實了瑪莎拉蒂面臨的困難。阿爾法羅密歐的問題是沒有適合這個市場的車輛。

馬斯克來訪

特斯拉的缺席也並不意外,對此CEO馬斯克解釋,他們像往常一樣不參加車展。不過,馬斯克卻突然造訪北京。《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在中國,特斯拉正經歷着艱難時刻。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本土車企早已超越了美國公司。通過發動“價格戰”,以及從高端市場向大衆市場轉型,美國人最終傷害了自己。

顯然,馬斯克訪問北京時爲了試圖扭轉局面。馬斯克不僅見到了中方高層,還與中國最大的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創始人舉行會晤。

小鵬的飛行汽車

中國正在重新發明汽車

對於本次車展,Motor1現場記者總結道:我從北京回來,心裡有一個確信:這次展會使中國成爲汽車世界的新中心。”這個國家的力量不僅在於市場規模,還在於只有這樣一個年輕、充滿活力、內部競爭極其激烈的社會才能擁有壓倒性的創新動力。

如果德國發明瞭汽車,那麼中國正在重新發明它。 他們也可能讓它飛起來。 與這一切競爭並不容易,與歐洲的貿易緊張局勢是可以理解的,對我們工業體系的政治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汽車革命正在這裡發生,而且無法停止。 避免被它淹沒的唯一方法是儘可能公開地參與其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我們也可以而且必須學會“讓汽車飛起來”。 但我們決不能讓恐懼阻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