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顛覆市場 專家剖析AI未來關鍵

對AI巨擘家族來說,股票卻因此經歷了顯著波動。輝逹(Nvidia)1月27日股價重挫17%,市值蒸發約5930億美元;費城半導體指數(SOX)當日下跌9.2%,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主因是DeepSeek推出低成本的AI模型,引發市場對AI硬體需求可能減少的擔憂。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指出,DeepSeek是踏着OpenAI的巨人肩上往前快跑,且證明Nvidia創新的高算力技術可以提供不同等級的機器深度學習,解決多元的高負載任務,「這樣的AI發展,我們應該要更歡迎!」,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更改,善用多年來累積的豐富經驗,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林建甫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博士,曾爲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新學期在臺大經濟系還有開課。更重要的是,從學術界到政策智庫,及至目前的金融業,橫跨多重領域少見的政經人才。他還勤於筆耕並定期發表於所有主流新聞媒體,許多文章涵蓋AI創新、科技與人文,近期聚焦於生成式AI的發展變動。

首席經濟學家的前瞻觀察,在2月7日開始驗證。經過1月底的市場震盪,Nvidia股價已回升、且部分收復先前的跌幅,其他AI相關股票,如AMD、C3.ai都呈現了類似的波動趨勢。AI相關的ETF,包括iShares Semiconductor ETF(SOXX)和VanEck Semiconductor ETF(SMH)近期逐步顯示出穩定的跡象。有趣的是,DeepSeek的AI模型發佈後,中國投資者對本土AI相關股票表現出濃厚興趣,推動中國芯片製造商、軟體設計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的股價上漲。

對於今年第一季全球AI類股的可能走勢,建議綜合考量市場趨勢、企業財報、政策變化及技術發展。其中,美股上市公司Q1財報將陸續公佈,將會是AI類股能否持續回升的觀察重點,投資上,短線避免過度追高,長期則關注具備穩健商業模式的AI企業。

全世界可以追蹤的生成式 AI 新創公司大約 1400 家,其中400家較有名氣,募到較多錢,當中OpenAI排第一,募資超過1500億美元。自稱只用560萬美元開發一個新產品的DeepSeek,市場定位爲中國AI產品,專長於中文處理和技術內容生成。截至2024年12月,中國大陸市場,廣泛使用的GenAI產品有三種:「文心一言」(Ernie Bot)是由百度開發的對話式AI模型,類似於ChatGPT;「通義千問」(Qwen)是阿里巴巴推出的生成式AI服務,應用於多種場景,如智能客服、內容創作等;「混元」(Hunyuan)則是由騰訊開發的AI模型,已整合至微信平臺,爲用戶提供智能對話、內容生成等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整體中國大陸生成式AI(GenAI)產品的用戶規模2.49億人,佔總人口17.7%。

2月8日(週六)晚間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來賓林建甫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和聽衆分享他學習使用生成式AI的經驗,發現AI世界比人類想像的更有發展邏輯,持續進步已是AI發展不可逆的趨勢。然而,美中兩強對峙,美國有可能進一步限制中國獲取AI晶片或技術,可能影響Nvidia、臺積電等公司的市場;行政院也宣佈公務機關禁用中國AI產品。林建甫呼籲,政治不該介入AI的創新,各國政府也應謹慎針對AI技術祭出監管措施,這些非技術障礙才更可能影響市場對AI發展的信心。

如果你一直在懷疑生成式AI的真假,希望這篇長長的報導,能讓你有想要開始調整。但,如果你也以爲凡是加了「AI」的個股、基金都可以買,那更需要重聽很多次我們這一集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