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新臺幣後市怎麼看? 外匯專家李其展剖析3大關鍵

記者李瑞瑾臺北報導

金融市場大幅動盪,除了股市漲跌讓投資心情像坐雲霄飛車之外,新臺幣匯率走勢也是另一關注焦點,近期新臺幣維持高檔震盪,但對於新臺幣後市外匯專家李其展認爲仍偏向觀望,並指出有三大關鍵可以留意。

關鍵一、疫情是否趨緩

近期外資在集中市場不斷賣超,但新臺幣匯率走勢不是維持升值就是僅有小貶,外匯專家李其展指出,股匯不同調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雖然股市拉回幅度不小,但臺股相對其他市場並沒有到崩跌,因此外資並沒有馬上從臺灣撤退的壓力

其次,雖然臺灣也受到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GDP、消費力都面臨下滑,但是相較義大利中國大陸這些疫情大爆發,甚至啓動封城地區來說,臺灣疫情控制還是較佳,經濟沒有到毀滅性威脅,所以外資看起來還是有信心

李其展認爲,外資「似乎看起來還是想要再等一下」,等待看看疫情有沒有趨緩的角度,再重新將資金投入股市,所以纔會發現股市賣了,但是資金還沒有離開的現象

關鍵二、臺股是否持續位列亞股前段

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美股動輒漲跌千點,李其展認爲,目前有點像是「恐怖平衡」,信心還在,但是大家都在觀望股市、新臺幣會不會跟着重挫,而這邊有一個心理關卡,但這心理關卡並不是說跌破10,500、10,000點這種整數關卡,就會馬上要面臨資金外逃風險,而是外資是否覺得臺股相對其他亞洲市場對錶現好,如果臺股表現較佳,外資就不一定要馬上出走,所以新臺幣後市還是可以維持觀望。

對於避險策略,李其展表示,其實比較難用匯市去幫股市避險,以美元舉例,美元一年升值3~5%就算滿多,但是股市一天就有這種表現,所以不太能用匯市去平衡股市的風險。比較好操作方式,像是現在新臺幣匯率很強,那投資人可以分散投資,把從股市移出來的資金,轉移到一些未來比較有可能有上漲動力外幣,可能以美元爲主,輔以一些人民幣,看人民幣是否會在疫情緩和之後出現補漲行情

關鍵三、臺美利率政策

目前看來美國可能再度降息,央行態度也打開了一些降息的可能性,在這節骨眼升息的機率很低,比較有可能是維持不變或是降息。若政策利率維持不變的話,新臺幣就是維持先前趨勢,處於震盪偏強勢一些。

但如果開始轉向降息,臺、美間利差稍微縮減,那資金就不一定要留在臺灣,可能會慢慢往外走,新臺幣就有貶值的機會出現。但這有要看臺美利差,如果美國一次就降2碼、3碼,但臺灣都是半碼半碼在降的話,那可能資金外逃速度就不會那麼快。

不過李其展指出,就算降息幅度不大,也可以給臺股投資人一點信心,創造資金面題材,兩邊可以稍微抵銷新臺幣外流的影響。接下來也要看央行有無表態,看是否還有更大降息空間,或是意外降一碼等,都可能會讓新臺幣有更大貶值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