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剖析大陸法定數位貨幣進程

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人行及銀保監會等四部委於2月8日發佈《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強調要穩妥推進法定數位貨幣標準研製。重要內容包括,綜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礎設施、發行系統與存儲系統、登記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組、終端應用等,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數字貨幣基礎架構標準。以保障流通過程中的可存儲性、不可僞造性、不可重複交易性、不可抵賴性;並確立發行、流通和回籠各環節的標準化流程。

央行數位貨幣(CBDC)是數位形式的法定貨幣,不同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CBDC系由央行發行,並全面管控供應量。因此,CBDC的價值與實體貨幣一樣穩定,不會有信用或流動性風險。綜合而言,CBDC有幾個特色及優點,(一)央行可掌握貨幣流向:因每一元數位貨幣皆由央行發行編碼,視同實體現鈔,任何透過數位貨幣支付的境內外重大工程款項、交易過程、支付的時空地點,均可掌控。(二)可有效防阻洗錢、貪污、賄賂:央行數位貨幣因採取了可控匿名的機制,對每一元數位貨幣均可追蹤其紀錄,同時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做技術分析交易數。

據悉,人行早於2014年成立法定數位貨幣研究小組,並於2017年啓動研發工作、2019年起陸續展開試點測試。直至2022年1月,數位人民幣App上線後,可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以及「北京冬奧」相關場景展開試點。範圍涵蓋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東北、西北等不同地區。截至2021年11月,數位人民幣累計交易額達人民幣620億元,共有1.4億名個人用戶開設電子錢包。根據「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數位人民幣採用的是雙層運營模式,即人行作爲第一層負責數位人民幣發行,6家大陸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網商銀行、微衆銀行作爲第二層指定運營機構,負責提供數位人民幣兌換服務。這意謂數位人民幣由人行發行,以國家信用爲擔保,效力等同一般流通現金。

在美中科技戰中,數位戰愈趨重要,貨幣戰更早已浮上臺面。然人民幣國際化自2009年推動至今已逾12年,始終難邁開大步。根據IMF統計,截至2021年第二季,人民幣佔全球央行外匯存底比重僅爲2.61%,遠低於美元的59.23%。再者,人民幣要達成可自由兌換,仍是一條漫漫長路。有鑑於此,人行遂另闢蹊徑,着力於數位人民幣,並強力打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此舉措除了可打擊地下經濟、維護國家貨幣主權,甚至擬藉此對抗美元霸權。持平而論,大陸具有行動支付體系健全及大數據等優勢,若能推進法定數位貨幣標準,人民幣就有機會突圍。

綜合言之,大陸國務院於2015年公佈《中國製造2025》,目標在引領大陸成爲製造強國。大陸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接著於2020年3月公佈「中國標準2035」,目標則是希冀掌握未來全球市場的競爭主導權,制定電信網路(如5G)、數據串流和人工智慧(AI)等科技領域的標準化政策。而甫公佈的《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展望2035年,能在科學適用、結構合理、開放相容、國際接軌的金融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爲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金融標準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讓標準化成爲支撐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此《規劃》明確了七個方面的重點,標準化輔助現代金融管理、標準化助力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標準化支撐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標準化引領金融業數位生態建設、深化金融標準化高水準開放、推動金融標準化改革創新及夯實金融標準化發展基礎。可以想像的是,在美中科技對抗如火如荼之際,新一波的金融戰及數位貨幣戰爭硝煙已悄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