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現代化成敗關鍵

(圖/中新社)

今年9月28日,中共政治局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共35條。這是中共「黨的建設」新佈局,旨在強化對國家與社會的一元化領導,並強調「黨國體制」對政治、社會各領域的全覆蓋指導。這凸顯了中央集權的新趨勢。

1939年毛澤東着文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與黨的建設是中共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目前,中共對臺的統戰策略面對民進黨政府的全面扺制,再加上中美關係的惡化,和平統一遙遙無期,大陸內部主張武統的聲浪甚囂塵上,這是武裝鬥爭接續統戰繼起的凶兆!臺灣將如何面對戰爭的威脅,如何化危爲安?着實啓人憂思。

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中共公佈《工作條例》,強化黨的建設,三大法寶接連上場。其目的在鞏固黨中央的領導權威,並統一思想與決策方向,以因應變局。《工作條例》第23條明揭指出「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對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另外,它也明定由總書記在「議程設定」上負起主導角色,積極進行戰略部署;藉以因應變動不居的世局,並對中美博奕、兩岸形勢與國際關係,進行有效管控。

此外,中國大陸正積極推進在農業、工業、國防、科技之外的第五個現代化──「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如何強化黨的領導能力、樹立廉能公正的政治權威,並促進現代化目標的落實,厥爲其中要務。這不但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挑戰,也是對2035與2049這兩個時間表的實質考驗。這既是對美國「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策略的具體迴應,更是對參與「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示範。

由此看來,2020年確實是大陸改革與發展的分水嶺,也是攻堅克難的里程碑。但究竟如何才能落實第五個現代化任務?

首先,必須進行機構調整,將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國務院審計署、信訪辦等機構整合,形成從接受陳情、調查民隱、整飭官箴、反腐肅貪到防杜懶政、激勵善治的全方位監督機制;也就是在目前雷厲風行的調查貪腐、整治政風等任務之外,進一步積極監督預算執行,促進施政績效;這纔是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提振的關鍵。相反的,如果只着重表面形式,專務形象工程,卻造成冗員充斥、公帑虛擲,恐難成事。

其次,必須就政府資源配置進行全盤檢討,落實輕賦簡政之策,務期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大陸近期爲落實脫貧目標,在四川省出臺「綠色指標、易地流轉」政策,成效顯著。但另一方面,卻也出現一些藉扶貧貪腐的現象,凸顯了資源配置失當、虛矯浮誇之弊,亟待導正。

第三,必須重視民間社會的自主創新能量、激化民營經濟活力、藏富於民,讓來自民間的活水促進治理體系的改革,這是「自下而上」的激勵,也正是第五個現代化的成敗關鍵。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