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國際馬戲節參演節目搶先看!

時間:2018年11月16日-23日

地點:珠海橫琴長隆

1. 科學怪人滑稽雙槓(瑞士)

"科學家"攜形態各異的實驗對象,在音樂伴隨下圍繞雙槓蹦跳搞怪、上下翻飛,表演詼諧幽默,集驚險與高難度技巧動作於一體,用喜劇的效果爲觀衆講述了一個科學怪人的奇幻旅程

節目曾獲2017年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銅小丑”、2012年日本靜岡街頭雜耍藝術世界盃等獎項

2. 永無止境-女子綢吊(俄羅斯

紅裙女子在升向高空的綢吊上完成系列驚險技巧展示:散託單腿掛鉤,高空劈叉,急速旋轉向上、高空掛脖下落,高空搖擺散託向前、再直接掛鉤單腳腳面直至最終重回地面……首創數組極高難度動作技巧編排,展現空中表演藝術的張力,極致美感與驚險刺激的雙重體驗

曾斬獲蒙特卡洛、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多個國際馬戲節獎項。

3. 心靈秘密-雙人吊環烏克蘭/俄羅斯)

來自烏克蘭馬戲世家的男演員,與來自俄羅斯、同樣是馬戲演員的未婚妻攜手演繹浪漫的吊環之旅,唯美的燈光,柔美的音樂,絕美的配合,帶觀衆一起領略激情、浪漫的愛情魅力

該節目在莫斯科、基輔(烏克蘭)、法國等多個國際馬戲節上都曾榮獲金獎

4. 卡巴萊-雙人空中技巧(烏克蘭)

與以往的皮條、綢吊相比,繩條的演出形式略有相似,大有行雲流水之勢,但卻是全然一新的一種道具展示,更具飄逸靈動之感。女子攀爬繩條上升高空倒立一字馬,男子沿繩條而上,配合完成單手散託、男女倒掛金鉤等一系列驚險動作。

該節目榮獲2017年西班牙國際馬戲節大獎

5. 柔術射箭阿根廷

來自阿根廷的女表演者以口咬單拐造型開場,在桌子上展現雙手倒立形成側M形字樣等柔術表演,盡顯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最後用腳定穩拉弓射箭的絕技,令人拍手稱絕。

該節目曾獲得蒙特卡洛、意大利、俄羅斯等國際馬戲節的多個獎項。

6. 女子滾環(加拿大)

女演員與直徑高於一人的圓環翩翩起舞,時而融爲一體,時而人走環離,似乎在彼此傾訴與聆聽。當人、環同轉時,以腳底爲基點旋轉,以舞臺一點爲中心點而轉,再到以一字叉的形式連續滾環,雙腳離地,僅憑雙臂及圓環之力不斷旋轉;最終,圓環憑藉慣性繞人而動,環轉而人停,人與環、力與美的故事未完待續……

7. 空竹中國臺灣

突破傳統空竹的表演形式:增加使用兩條細鞭依次抽打使空竹保持運轉;運用獨特技巧和動作拋接空竹,並改進道具,使得空竹轉動速度極快;與此同時還增加了現代街舞元素,大大提升了演出的觀賞性。中國臺灣小夥趙志翰曾赴世界多國演出,因其獨具匠心的創新展示,

該節目獲得法國“明日與未來”國際馬戲節金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

8. 魔術(意大利)

魔術師長髮魔女、一個豎款長條形空箱子,箱子從上到下設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三個大孔,兩人合力將箱子順時針轉動一圈後,魔女走進箱子。魔術師將火把插入三個孔內,將箱子順時針轉動一圈。魔術師打開箱門,初次是空的,但再次打開時,那位長髮魔女重回視線,全場觀衆見證奇蹟的出現。

9. 非洲金鑽-女子柔術造型(埃塞俄比亞

衣着長頸鹿花紋元素服飾的非洲金鑽團隊,展示各式各樣的柔術造型,動作整齊,配合默契。從七人完美合作“四階疊元寶”,到雙人“元寶走”,再到六人兩組元寶對疊形成“朋”字,直至結尾呈現拱橋倒立疊元寶。埃塞俄比亞女孩們的演出突破正常肢體形態,給人以美感的視覺享受。

10. 生命之旅- 男子倒立造型(中國)

男子倒立技巧以採用多人疊加的人體造型表現手法,表現候鳥的遷徒旅程。作品中運用多組雜技人體倒立造型:“雙人頂上頂”“15人疊加排樓頂”“4層雙飛燕”以及三人單臂舉多層頂案具布國際唯一高難度技巧的佈扣結合,詮釋候鳥---征途中的堅忍不拔和團結一心的勇敢,追求美好的精神。

11. 花式籃球匈牙利

匈牙利唯一一家雜技體育團隊,將街頭籃球昇華改造搬上馬戲舞臺,創造性地將籃球與蹦牀、跑酷、街舞等完美結合,在世界各地演出超1500場。從單人交替連續花式投籃,到交替連續配合完成花式扣籃、花式手指轉球等精彩展示。每位成員有各自擅長部分,而都有着對籃球的狂熱,賦予了籃球表演全新的意義與生機。

12. 無限-爬杆(烏克蘭)

鐘聲響起,3男1女開始一場風格迥異的爬杆表演,將起源於中國傳統雜技“爬杆”,進行了昇華再創作,表演融入了故事內容。四人組合展現杆上倒立、杆上單手一字馬、從杆上曲體高速下滑,最終兩人從杆上360°側翻滾下,表演讓人回味無窮。

13. 空中飛人(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演出開創了在十幾米高空中糅合抖槓及空中飛人表演的先河,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節目形式。表演者們先後完成高空對手拋接,拋接兩週接手,高空後空翻兩週落槓等難度動作。在純空中飛人的演出中,高空中連續翻轉,更在完成近10米的飛行距離之後接手,驚險刺激,險象環生。

在2018年莫斯科國際青年馬戲藝術節中榮獲金獎。

14.神秘的紳士-球上抖轎子蒙古

從“穿越拋接”到“雙人對拋”,再從“球上拋接後空翻兩週”到“球上拋接三階站頭”,節目將以往以地面爲基準的抖轎子運用於圓球之上,通過對手技巧相互實現拋接,給觀衆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也爲我們呈現了蒙古民族的獨特文化與魅力。

15.抖槓(古巴

從“穿越拋接”到“雙人對拋”,再從“球上拋接後空翻兩週”到“球上拋接三階站頭”,節目將以往以地面爲基準的抖轎子運用於圓球之上,通過對手技巧相互實現拋接,給觀衆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也爲我們呈現了蒙古民族的獨特文化與魅力。

16.蹦牀(古巴)

童年遊樂場的蹦牀在馬戲頑童的腳下蹦出了新花樣。前、後空翻等蹦牀特技表演之外,再加上空中對拋及拋接、三階倒接、雙人對手拋接等空中飛人動作,展示了不同的表演技巧,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表演方式。古巴蹦牀在音樂、佈景、服裝以及舞蹈的設計編排中都展現了濃郁的地域色彩及文化。

17. 小跳板(芬蘭/瑞典)

兩位搭檔開場即上演360°連續跳板對跳,間中穿插720°前空翻與後空翻等展示;接着爭奪跳板位置趣味玩鬧,後重回多組連續對跳,兩人分立跳板兩端,保持跳板與地面相對水平,突然間開始發力,完成後空翻三週,一氣呵成,持續完成720°旋轉等難度動作。整個表演貫穿着“平衡”互助的道理。

18. 時光流轉-魔輪飛球(中國)

八位女孩在特製的大魔輪上表演花式蹬球,同時借用U型道具進行相互拋接;另有樹幹形狀的彈板道具,球被依次層層彈上樹幹道具頂端的網兜內。蹬球道具爲國內外首創,大魔輪的旋轉加上不斷變換的拋球技巧,給人一種時光流轉的美感;加上服裝及球面加以熒光塗色,配合特殊設計的燈光效果,美輪美奐引人入勝。

19. 浪橋(俄羅斯)

一段俄羅斯民族舞蹈後,平靜的浪橋越蕩越高,演出也逐漸升級難度,雙人空中交叉翻落橋,先後演出女子一字劈叉對跳、男子720°翻轉落橋、男子後空翻接360°落橋等高難度組合動作,演員的每一次騰空表演都驚、險、奇,而眨眼間的平穩下落,則讓人直呼精彩。

該節目在意大利國際馬戲節和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上都曾獲金獎。

20. 地心引力-集體手技?(俄羅斯)

表演家立於特製的橋板道具上,改變了以往地面拋接的傳統模式,陸續完成5人集體拋接;後轉爲3人橋上拋接;緊接着在橋板開合帶來的不斷升降中進行4人拋接……傑克棒空中飛舞旋轉,在橋板的升高與旋轉、距離和高度不斷變化中,完美演繹拋接技巧,令人眼花繚亂且耳目一新。

21. 小丑(意大利)

留着朝天小辮的小丑以拋接爆米花和滑稽演繹跳繩拉開演出序幕。三米高的大繩橫亙舞臺,小丑與父親搭檔挑戰大繩。完成繩上前空翻、倒走大繩、連續2個繩上後空翻、跨坐大繩後又立於繩上等動作。演出完美將花式走繩與小丑角色結合起來,技中有藝,輕鬆而愉快。

22. 高球鼓技-薩利兄弟(意大利)

兩兄弟以鏗鏘有力鼓點敲響序曲。鼓樂伴奏,踢踏舞相隨,同時揮甩手中的長繩道具,伴着激進的鼓點,舞步、道具同步加速,令人眼花繚亂。與觀衆互動,高速長繩無論如何變換揮動角度,立於其中的觀衆都可安然無恙。在兄弟倆以慷慨激昂的踢踏舞和令人目不暇接的長繩揮舞精彩表演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該節目多次榮獲意大利、莫斯科等國際馬戲節大獎。

23. 大跳板(俄羅斯)

該節目在輕鬆詼諧的男女雙人並排後空翻一週開始,到四人依次空翻;再到雙柺後空翻技巧展示,直體四周旋、團身五週旋、單拐720°空翻等;最後一組壓軸動作,音樂戛然而止,觀衆屏息凝神,當肚杆兩週坐高椅完美完成後,伴隨着歡呼,音樂重新響起。你會驚歎於它超高的技術含量及難度展示,也會被隊友間的默契配合而感動不已。

24. 白哥特兄弟對手技巧(烏克蘭)

四兄弟以完美的肌肉線條亮相,先以單人作爲底座、3人倒立其上的造型開始;後變換爲2人對手平衡倒立;再轉而2人站立,分別舉起另一人雙腿,使得雙腿呈水平一字叉狀態,第4人再倒立於第3人肩上;待完成4人三階的展示後,最終以水平倒立的動作結尾。表演者從容不迫,且盡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25. 偶像—男女雙人皮條(美國)

雙人空中技巧展示唯美浪漫情懷。徐徐下降的皮條帶子勾勒雙人空中“芭蕾”。女演員依託男演員強健依靠,在高空完成旋轉、倒立等一連串高難度動作,旋轉翻飛之間都是力與美的體現,也在雙人配合中展現演員的默契度。印度元素通過服裝、音樂,體現青春靚麗、活潑的風格,該空中節目唯美浪漫之餘,增加更多民族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