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業受惠臺電強韌計畫 再跨綠能多元佈局
政府積極發展風電綠能,以及臺電於2022年推動爲期10年的「強韌電網計劃」,2023年下半年起帶動電纜需求力道大增,電纜業今年持續看好出貨動能;另外,部分電纜業者也積極投資綠能產業,多元佈局。
臺電在2022年推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採取「分散、強固、防衛」3大主軸,並在10年內投入總計新臺幣5645億元預算,爲現行電網系統推動全面升級。
臺灣電網的輸電系統主要包含345kV、161kV、69kV等電壓等級,配電系統有22.8kV、11.4kV等電壓等級,其中,全國電力以南北向的三路345kV作爲整體電力系統的核心骨幹,在電廠出現集中化、大型化的趨勢下,形成龍潭、中寮及龍崎等三大樞紐變電所。
儘管臺電在輸配電網原已規劃納入備援、雙迴路概念,三大樞紐變電所及大型電廠開關場也具備分羣機制分散運轉風險;但2022年興達電廠停電事故,仍出現骨牌效應,導致電力無法輸送,進而影響全臺各地用戶的重大停電事故,曝露出長久以來電網過度集中、過度強調融通效率的隱藏風險。臺電則開始針對電網導入區域分散的思維,着手降低電網集中的風險。
臺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採取三大主軸作法,「分散」爲增設樞紐節點與電網線路,「強固」是將節點相關的變電所、分流線路等設備適時更新;至於「防衛」的目標是要做到一旦發生事故,可將事故範圍縮到最小、影響最小、時間縮到最短。
電纜廠華榮表示,臺電的強韌計劃除汰舊換新,直接帶動了輸配線電纜的大量需求;此外,政府推動「鮭魚返鄉」政策,讓不少臺商考量建廠的優惠措施,以及臺灣有較佳的人力素質,紛紛返臺設廠,科學園區大量新廠建廠的電纜需求量也相當可觀。
華榮指出,以臺積電在南部設廠爲例,不論是69KV、161KV輸配電纜需求都不小,這些都是由臺電彙整建廠需求後,向電纜業者提出。在北、中、南部都有新廠建廠需求同時,臺電也持續進行電纜汰舊換新,去年以來電纜的需求明顯增加。
另外,變壓器業者如華城、東元、士電、中興電工、大同也跟着搶到電纜汰舊換新的商機,因爲不論是從345KV輸出經變電所轉換成161KV或再轉換成110V、220V都需要變壓器,重電業也成爲強化電網韌性建設的受惠者。
電纜業者除了直接受惠強化電網韌性的政策紅利外,也積極掌握淨零減碳的趨勢,轉投資綠能產業。大亞表示,臺電強韌電網計劃在去年對電纜需求強勁,今年仍可望延續;但大亞也同步多元佈局,投資綠能等其他事業。
大亞說明,投資綠能目前主要是着重在太陽能發電,並投資儲能櫃;雖然太陽能在2023年只佔整體合併營收約5%,但仍將持續往綠能事業邁進,盼2025年太陽能發電備載容量達500MW(百萬瓦)、儲能櫃達135MW。
華榮也表示,目前本業除受惠臺電強韌電網計劃之外,銅材銷售也在2023年第4季需求轉佳,尤其是中國電動車市場需求增溫,無氧銅的市場看好。
不過,華榮指出,公司轉投資事業的項目較多元,主要轉投資爲第一伸銅,但狀況並不理想,不論是半導體產業的均熱片,或是風電、汽車市場,均因先前備貨量太高,使現階段市場需求受到壓抑。
國內不鏽鋼大廠華新除經營電纜、不鏽鋼本業之外,近年也積極投資鎳礦,更跨足電池正極材料原料冰鎳,進一步掌握礦源。
華新於2023第3季完成收購瑞典軋鋼廠DLP及英國不鏽鋼廠SMP;另外,爲便於集中管理和整合冰鎳產能,與合資方股權交易,對旭日綜合持股提高至79.6%,維持鎳金屬年產能爲8.4萬噸。
華新並與丹麥NKT合資設立華新能源電纜系統公司,於2023年9月舉行高雄海底電纜廠開工動土儀式,並於10月完成「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聯審,可享政府協助整合用地需求、充裕產業人力、協助快速融資、穩定供應水電、提供稅務專屬服務等5大面向服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