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政策畫大餅 學者批缺電無解
臺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中)15日與總經理王耀庭(右)、發言人吳進忠(左)一同召開記者會,公佈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將在10年投入5645億元,以「力求分散、持續強固、加強防衛」3大主軸、10大面向,全面提升全國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以及爲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黃世麒攝)
臺電10年「強化電網韌性計劃」
杜絕大停電,臺電砸5645億元,花10年辦理「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認爲,電網設備的汰舊換新有其必要性,但企業、民衆最關切的是「缺電問題」,這個政策僅改善電力周邊設備、「治標不治本」,總體電力未有效提升,缺電問題依然無解。
葉宗洸表示,臺電昨宣佈的電網政策是改善電力的周邊設備,即使花錢買最好的設備,臺灣「缺電」問題未解,將來更新後,每天超載使用,最後是提早被操掛。
臺灣經常發生區域性停電,淡大經濟系教授廖惠珠表示,主要是變電所壓力大,相關設備經常「出槌」,臺電這次強化電網、廣設儲能,可以紓解當前「缺電」的燃眉之急,但總電量增加不夠多,仍無法徹底解決缺電問題。
廖惠珠舉例,參與臺電「需量反應」、「電力交易」的民間企業愈多,就需要電網韌性當後盾,臺電調度電力的空間就愈強,企業也能在生產淡季,賣電給臺電,讓臺電能將電力做更好的運用;此外,爲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詹惠珠表示,再生能源最大的問題是間歇性發電,即有風、有太陽才能發電,強化電網更顯重要。
對於缺電,廖惠珠表示,除了將核二2號機、核三延役外,政府別再把廢核當神主牌,興建小型核電廠已是國際趨勢,在技術、趨勢改變下,政府應該審慎檢討能源結構問題。
政府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葉宗洸認爲,這對解決臺灣供電不足根本緩不濟急,不只核二2號機、核三應延役,政府甚至要藉助核二的1號機組,讓它恢復運轉解決臺灣當前電力不足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