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革命者》:背黑暗而向光明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7月1日上映的電影《革命者》《1921》,不論是以典型人物勾勒英雄羣像,抑或是以時間節點映襯時代主題,均將創作視角對準百年前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用真摯的藝術創作探尋共產黨人矢志救國的“心靈源動力”,傳遞革命者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這兩部影片的熱映,在大銀幕颳起了一股紅色旋風,不僅收穫了觀衆的良好口碑,也得到了業界專家的一致點贊。
“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之光明”。這是電影《革命者》片尾曲中節選李大釗先生所著文章《青春》的詞句。
隨着歌聲,我們看到11歲的少年獨自開着火車興奮地喊道:“我要去遠方了,我想幹大事,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這一極具浪漫色彩的蒙太奇手法,爲革命先驅李大釗從容走上絞刑架慷慨就義的悲壯結局,做了一個明亮的藝術反轉。這個孩子是李大釗,也是千千萬萬中華民族青春少年之光明的未來。而這恰恰是背黑暗而向光明的革命者——李大釗終身爲之奮鬥乃至流血犧牲的目標,那就是“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作爲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革命者》通過被捕入獄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李大釗人生最後38小時的獄中回顧,以主角第一視角以及與其有交集的人物的第三視角,通過倒敘、插敘、多線敘事的鏡頭語言,在不同維度的時空背景下,塑造了革命先驅李大釗鮮活而又立體的光輝形象。
李大釗作爲共產主義在中國的播火者,他的主要事蹟都曾在藝術作品中表現過。但觀衆還想知道得更多,向英烈視死如歸的內心走得再近些,這正是影片《革命者》力求突破拓展的地方。該片一改常規的線性敘事方式,以李大釗生命倒計時38小時爲主線推進的敘事焦點,多時空輻射出李大釗自1916年從日本留學回國至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這11年間喚醒民衆、相約建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散點敘事。影片走出宅院書本,在多個時空場景中,表現李大釗在知識分子、學生、工人、農民、報童、乞丐等不同階層人民羣衆中身體力行地播撒革命火種,以此映照其作爲革命先行者的負重前行和思想情懷。他團結上海各行業工會,爲被槍殺的報童討回公道,嚴懲兇手,並高聲喊出:“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國的,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中國的。”在開灤煤礦面對工人的演講中,他指出工人的命還沒有騾子值錢。李大釗的演講一針見血、充滿激情,在他的鼓舞下,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震驚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
《革命者》的主線敘事是在一種革命激情渲染的氛圍中次第展開,除了作爲革命的播火者,影片還通過閃回方式,讓李大釗在獄中回憶過往,將儒雅的學者,深愛妻兒的丈夫、父親形象溫暖地展現出來。他會熱情地請報童吃早餐,卻囑咐他不要用有油的手觸碰自己買的書籍;在陽光普照、綠草如茵的午後,他會帶着妻子、女兒在草地上來一個下午茶,享受天倫之樂。這些溫馨的輔線劇情,在李大釗大寫的革命情懷與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之間搭建起一座光影的藝術橋樑,拉近了他作爲一個偉大革命先驅與我們普通觀衆的距離。
在藝術呈現上,影片《革命者》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在於光影及色彩美學在鏡頭語言、場景切換、角色內心活動、戲劇衝突、劇情渲染等方面不同的調度運用,讓現實主義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在還原歷史的厚重質感下,多了幾分藝術片的浪漫主義色彩。這種光影律動下的鏡頭語言,自然而然地襯托了劇情演繹,調動觀衆情緒隨着劇中人物的命運起伏波動,而這恰恰是一部優秀電影必不可少的內在氣質。例如,一開場,陰森黑暗的監獄中,蓬頭垢面的李大釗獨自坐在牢房裡,廣角平推的鏡頭下,整個畫面是陰冷壓抑的黑色調,一道微弱的光從監獄天窗灑在李大釗的頭頂。他蹺着二郎腿,唱着《國際歌》,從容就義的偉大革命先驅形象躍然銀幕。另一段情節也表現了他對光明的追逐,他仰望着一束陽光,鏡頭瞬間切換到他在家觸摸盛開鮮花的場景。一個是暗無天日的舊世界,一個是溫暖明亮的新世界,李大釗便是背黑暗而向光明的覺醒者。在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現場,無數礦工手挽手並排躺在鐵軌上,無數的礦燈直射天空,在軍警開槍鎮壓的黑色調中格外奪目耀眼,也印證了李大釗的名言“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那無數盞明亮的礦燈,寓意無產階級在李大釗的革命播種下,已然覺醒於黑暗,爲自己的命運、爲子孫未來的光明開始鬥爭。此外,片中李大釗喬裝成農夫,在大雪紛飛的冬夜,駕駛一輛騾車護送被通緝的陳獨秀出京。在這段藝術演繹的橋段中,既刻畫了李大釗與陳獨秀深厚的友情,又爲影片增添幾許革命浪漫主義情懷。而李大釗與毛澤東登景山俯瞰北京城,明黃色的城牆在陽光照耀下,發出金色的光芒,也寓意“鐵肩擔道義”的革命薪火生生不息。還有頻繁切換於不同時空裡孩子那句稚嫩的話“爸爸你回來了”,是家人永遠的翹首以盼,其藝術震撼力令人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