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樸素表達中凝聚起信仰力量

原標題:範元執導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從生活點滴裡捕捉動人故事(引題)

在樸素表達中凝聚起信仰力量(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袁雲兒

在獲得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的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中,焦裕祿實現了多重身份的切換:他不僅是一名人民公僕,更是丈夫、父親、兒子。影片由範元執導,郭曉東、丁柳元等主演,根據焦裕祿女兒焦守雲的口述回憶改編,使焦裕祿的形象迴歸到了最樸素的表達,又從生活點滴中凝聚起不凡的信仰力量。

把1990版《焦裕祿》看了7遍

2020年8月,當電影劇本《我的父親焦裕祿》遞到範元手中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驚訝。作爲出身峨眉電影製片廠的“50後”老將導演,範元曾拍出過《被告山槓爺》這樣深刻反映中國鄉土社會現實的影片,卻因爲一直沒接到足以讓他產生共鳴的劇本,十多年都沒有再拍電影。他甚至自嘲,自己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講述焦裕祿事蹟的影視作品,最出名的莫過於1990年王冀邢執導的電影《焦裕祿》,李雪健飾演的焦裕祿形象深入人心。這部電影就是峨影廠出品,王冀邢還是範元的老同事,珠玉在前,再拍一版焦裕祿,挑戰着實太大。當時甚至有一些風言風語,認爲範元是不自量力。

爲了避免雷同,範元把1990年版《焦裕祿》認認真真看了7遍。他大量閱讀關於焦裕祿的資料,去了焦裕祿的老家山東淄博,也去了焦裕祿曾經工作過的洛陽礦山機器廠,終於找到了一些新的內容。

“焦裕祿前半生經歷坎坷,所以對他人疾苦的理解和共情非常強,我覺得這是他身上最閃光的一點。如果沒有共情,怎麼會有擔當、有責任感?”在範元看來,如今這個時代,不僅需要焦裕祿這樣的幹部,也需要焦裕祿這樣的好人。編劇高滿堂和李唯在劇本方向上與範元不謀而合,他們力圖把焦裕祿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讓觀衆產生共鳴,感受到他的溫度與呼吸。

焦裕祿出生的農家小院,如今已是文物保護單位,劇組當時去看景,確定就在這裡拍攝。範元走進焦裕祿出生的小房間,靜靜坐了10分鐘,想與這位英模人物來一場靈魂的隔空對話。“我當時特別想問:你爲什麼能成爲這樣的人?”範元認爲,焦裕祿身上不僅有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了豐厚的養分。於是,範元加了一場戲,拍焦裕祿和母親一起看地方戲“岳母刺字”,展現傳統文化對焦裕祿的薰陶。

演員忘我投入真實動人

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作品才能激盪人心。演員郭曉東用敬業態度和專業表演,在《我的父親焦裕祿》中塑造了一個嶄新、豐滿的焦裕祿形象。

無論身高、形象、氣質,郭曉東都與焦裕祿比較接近。兩人都是山東人,都當過兵,都是農村娃出身。接下這個角色後,郭曉東開始體驗生活,去洛礦、蘭考,下地幹活,再就是減重,每天只吃點水煮菜,還要大量運動。等到開機時,郭曉東已經從81公斤瘦到了66公斤。“後來戲拍完了隔了一年多,遇到曉東,他說還有減重的後遺症,內分泌失調,大把掉頭髮。”範元透露。

爲了更接近人物,拍攝過程中,郭曉東沒有化過妝,儘量少洗澡,很多時候還會給自己臉上抹點灰或泥,不拍攝時就在太陽下暴曬。“郭曉東到了片場,始終待在人物狀態裡,從不跟大家嘻嘻哈哈,有時候和飾演焦裕祿夫人的演員丁柳元一起聊戲,一遍遍地設計。”範元說。

拍攝焦裕祿在病牀上已到彌留之際的重場戲時,郭曉東三天三夜不吃不睡,讓自己處於極度倦怠、恍惚的狀態。每個鏡頭開機前,他都先做上百個俯臥撐,累得筋疲力盡,才爬到病牀上開始表演。範元感慨,正是因爲演員的忘我投入,纔有了片中精準動人的表演。

一聽拍焦裕祿大家都來了

人民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創作《我的父親焦裕祿》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廣大羣衆的大力支持。劇組輾轉山東淄博,河南洛陽、蘭考,寧夏銀川、石嘴山,內蒙古阿拉善等地拍攝,所到之處,範元都深深感受到焦裕祿留下的精神遺產與他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在淄博博山拍攝扒火車逃荒這場戲時,劇組用了幾百名羣衆演員。“這些羣演都是焦裕祿老家的人,一聽說是拍焦裕祿,都來了。一大早就去換戲服、化妝,一直排練到晚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要一分錢。”範元介紹,這場戲在一座廢棄多年的車站拍攝,山東鐵路局一聽說是拍焦裕祿,專門調來一節車頭,按劇組要求把車皮編組。“那條路好多年都沒有火車走了,必須慢慢地開進來,一會兒走了,一會兒又回來,折騰了一晚上。很多人說,我不要求鏡頭裡有我,但是我要守在這。”

劇組去洛礦取景拍攝,廠裡工人們全情配合。去阿拉善的沙漠邊緣拍治沙,羣衆演員從銀川拉過來,拍攝條件很艱苦,但沒人有怨言,反倒安慰劇組人員說,拍的是焦裕祿,這是應該的。

範元去了焦裕祿曾經待過的一個村,那個村現在搞大棚種植,日子過得很紅火。其中,村支書家種的西紅柿特別好,但位置卻最偏最荒,一下雨,大棚還會被沖塌一半。範元問,你怎麼選了這麼一塊地?村支書答,因爲我是這個村的書記,最次的地得留給我。範元感慨,這就是焦裕祿留下來的精神。

焦裕祿在蘭考整治“三害”——風沙、鹽鹼、內澇,一開始劇本只講了治沙、治鹼,唯獨沒提治水,範元便寫了一場搶險救災的戲。片中,焦裕祿有句臺詞是“千萬不能出人命”,範元想通過這場戲傳遞:焦裕祿把人民看得高於一切。

焦裕祿生前沒能和家人留下一張全家福,拍攝回鄉探親那場戲時,郭曉東、丁柳元和幾位飾演焦裕祿子女的小演員在一起,劇照師爲他們拍攝了一張全家福,用光影彌補了這份遺憾。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