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票平臺狂卡 新系統明年上線

「電子發票整合平臺」近期頻傳無法登入,引發民怨,財政部除啓動流量管制,本月再增加排隊機制應急,待新平臺擴大承載容量後,就不易卡卡,不過要等明年才能上線。(本報資料照片)

繼日前統一發票兌獎App大當機,「電子發票整合平臺」再傳無法登入,引發民怨,財政部除啓動流量管制,本月再增加排隊機制應急,但這隻能治標,治本作法是待新平臺擴大承載容量後,就不易卡卡,不過要等明年才能上線。財政部對此也打包票,強調整合平臺與發票兌獎App是分開的,絕不影響民衆發票兌獎權益。

電子發票整合平臺近期頻傳塞車,主要是營業人上傳發票資料之後,財政部會幫忙整理,營業人再下載,有利於申報營業稅及稅額計算。不過電子發票整合平臺自2011年啓用後,迄今超過10年,隨着使用電子發票的營業人增加到50萬家,電子發票更從每年2億張飆速成長到84.5億張,系統容量逼近滿載。

財政部官員形容,這就像一輛公車,爲了要容納搭車的民衆,一開始是先「改座位」,到後來「連位置都拆了」,還是容納不下,今年7月11日已啓動流量管制機制,一旦達上限就會出現「人數過多,稍後再登入」,9月11日再增加排隊機制,傾全力調配資源。

財政部解釋,排隊機制是提供給營業人瞭解,爲了緩解系統使用率已逼近滿載,持續盤點調整非急迫性資源,挪供已滿載的系統使用,等同一邊拆座位、一邊管理排隊人潮,緩解現在平臺塞車等問題。

財政部坦言,目前只是治標,治本要等明年1月1日新平臺上路,以擴大承載容量。財政部預估,每年發票大約百億張,電子發票有84.5億張,部分發票因爲久久纔開一張,不會轉換爲電子發票,因此新平臺「承載量」絕對夠,電子發票整合平臺將不再卡卡。

對於現有平臺上路10年毫無長進,官員解釋,系統提升計劃預算都需要經過立法院審覈,財政部自2016年就已經提計劃,到2020年計劃才通過,到下半年取得經費,近2年則在調系統,力拚明年上線。且隨着科技進步,希望下次系統升級不用再等10年。

外界擔憂電子發票整合平臺頻傳當機,恐影響民衆的對、兌獎權益,財政部表示,兩者系統是分開的,目前會卡的是營業人的部分;而上次發生「統一發票兌獎App」當機,是因財金公司維護,獎金也是由財金公司匯入銀行帳戶內,與此次關聯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