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的新野心

撰文|史聖園

編輯|翟文婷

協同辦公賽道從未如此活躍。

被衆多廠商苦苦追趕十幾年的微軟,打響了智能化的第一槍,搶先發布了Office Copilot。谷歌緊隨其後,宣佈Google Docs接入自研大模型Bard。

這股風很快橫跨太平洋,吹到了國內。釘釘將「/」變成召喚一切的魔法棒,WPS宣佈辦公套件全面接入AI,春季發佈會上對AI還語焉不詳的飛書,匆忙搬出「My AI」的Demo視頻應戰。

效率工具革命勢在必行,倒逼着行業、公司、個人跟着一起變。

「所有行業都能用AI再做一遍」,對於許多行業來說,數字化的路還沒走完,現在可以直接奔向智能化了。

企業們將「擁抱AI」視作彎道超車的機會:良好的人機協同能夠顯著提升決策效率,而決策的速度和質量決定了公司的未來。

瞭解AI,最直觀的方式就是通過AI應用。我們無需一上來就鑽研高深的技術原理,更重要的是,去AI Bot寫下第一條提示語,在AI效率工具中按下第一個快捷鍵,看看你能召喚出什麼。

在釘釘中,「/」是這把解放生產力的鑰匙。釘釘,以及它背後的大腦——通義千問,想要在AI時代,給行業、企業、個人帶來更多價值。

一、要規模還是要價值

「要規模還是要價值?」

跑馬圈地的時代步入尾聲,「燒錢換市場」的打法不再流行。大廠們逐漸意識到,當大量非目標用戶涌入時,非但不能帶來長期增長,反而會干擾產品的節奏。

釘釘給出了堅定的答案,要價值。

2020年疫情期間,大量學生用戶涌上釘釘;但隨着線下復課,釘釘活躍用戶迅速退潮。只有 APP Store 上學生們齊心協力拉低的評分證明,他們曾經來過。

用戶規模,不代表高質量的增長。相比於學生用戶,企業用戶更穩定,付費意願也更強。釘釘戰略轉向,專注做「企業級智能移動辦公平臺」。在產品側,釘釘發力在線文檔,並通過收購項目產品Teambition、音視頻公司拍樂雲、文檔產品我來wolai,補齊產品力。在生態側,釘釘發力PaaS平臺,與生態夥伴合力面客。

現在,企業用戶纔是釘釘的基本盤: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組織,貢獻了釘釘將近1/3的活躍度。釘釘的MAU曲線上,也不再有寒暑假帶來的波谷。

校園和企業用戶此消彼長,釘釘的總體用戶量並未出現大幅波動。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4月釘釘月活躍用戶數爲1.99億,穩坐協同辦公APP第一的位置;企業微信以1.02億位居第二,飛書約爲0.12億。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用戶結構的轉變,一方面給釘釘現階段的商業化提供了加速度,另一方面也讓AI時代的增量更有想象空間。

付費DAU就是有力證明。2022年底,釘釘的付費DAU突破了1500萬,現在這個數字還要更高。2023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月-6月),釘釘的核心產品收入的增速超過三位數。

AI更是打動企業付費的關鍵。積極求變的企業們,正在主動尋找AI服務。4月11日,阿里發佈大模型「通義千問」。短短2星期內,就有超過20萬企業用戶申請接入測試,幾乎覆蓋了所有新興和傳統行業。據悉,已經有100個企業客戶在內測釘釘的智能化助手「/」。

二、價值,從薄到厚

現在,釘釘的主張是「讓進步發生」,細品跟原來有一些差別。

一位公司創始人說,現在他們在釘釘集成大量第三方工具,相當於一站式整合了多方合作伙伴,像Teambition、還有業務流程IT化的氚雲,「以及我們在釘釘上整合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北森系統。」

他解釋,這種微型的管理,釘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說週報跟日報,這兩個看上去不是很起眼的工具,卻可能是一個企業,尤其是銷售部門使用最高頻的工具。

而釘釘最初喊出的口號是,「讓消息更安全的企業羣」。

早先,釘釘的功能主要體現在高頻、但淺層次的管理價值,比如打卡、審批、考勤等等。

4.0版本的釘釘是開放平臺,5.0強調在線教育,6.0主打低代碼。到了去年年底的7.0版本,釘釘開啓了下一個階段的主線劇本:智能化。這也是未來幾年內釘釘產品升級的主線路徑。

從過去爲單一企業提供單點價值,到現在關注整體組織、乃至產業鏈的協同效率,釘釘的價值逐漸在做深做厚。這是過去幾年釘釘最大的變化。

尤其接入大模型後,釘釘可以幫我們完成從溝通到協作、從創意到實現、從管理到決策的全流程。釘釘不再是約束打工人的管理模板,而是一個趁手的智能工作臺,白領們也沒有討厭它的理由了。

釘釘總裁葉軍表示,5月底前是第一階段,核心場景(包括羣聊、文檔、視頻會議及應用開發等)首先完成智能化。接下來是其他產品線,包括搜索、客服、郵箱、釘釘個人版。

「我們給自己設定的小目標是,五年之內釘釘一定會成爲一個超級應用、超級APP,平臺上會長出大量的數字化應用,到今年底平臺應該就會有超過1000萬的小應用,五年之內肯定會變得更多,這是超級應用的形態。」葉軍在接受採訪時說。

影石創新幾乎每年都會推出2款新品,每一款產品都能獲得獎項,產品迭代速率超過了國內外的同行。但一個痛點問題是,新品的研發過程動輒1-2年,涉及10多個部門的上百人員跨部門協作,急需一個研發項目管理系統提升效率。

最後影石在釘釘找到解決方案。通過釘釘低代碼花了一個月時間就搭建出系統,涵蓋了產品整個生命週期,幾乎是零門檻,節省了上百萬成本。

釘釘低代碼工具

目前,釘釘上已經有超過700 萬個低代碼應用,「釘選」平臺上聚合了超過 1500 款 SaaS 應用。生態夥伴之於通義千問,就像種子之於土壤。當AIPaaS的能力訓開放後,它們將生長成一個有機的、豐富的智能插件體系。

釘釘和它的夥伴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百貨商場。在這裡,消費者,也就是企業,可以挑選和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從而解決真正的問題。

阿里雲、大模型、生態夥伴,是釘釘進一步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的底氣:在解決後端數據質量、提高插件能力上,釘釘具有天然的優勢。不久的將來,用戶通過自然語言,即可召喚企業內外的各個數據庫,進行分析、提煉洞察。

價值不僅僅體現在b端。對於個體用戶而言,智能化的釘釘,也將帶來效率的提升。文件越來越多、不斷熵增的網盤,或許再也不需要手動整理:它將是你的第二大腦、個人知識庫,你可以用對話的方式隨時調取過往的經驗和知識。

三、智能化的想象空間

很多企業都關注釘釘接入大模型後的一舉一動。釘釘作爲toB產品的一個重要底座,每一次生產效率的提升,都是企業關注的重心。

這也側面印證了釘釘「企業用戶」心智的定位。

釘釘的系統性價值體現在以人爲中心,以幫助組織達成目標或完成事情爲核心目的,也就是圍繞人與事情的關係而思考。

從2022年開始,釘釘將商業化考覈指標對準付費企業數和活躍企業數。更高比例的企業用戶、更深度的活躍行爲,纔是高質量規模的一種表達。對於「增長」的追求,也從一個相對淺表層、粗放的視角,走向更深度、更精細的指標體系。

葉軍在接受採訪時提及,面對這一輪智能化技術的浪潮,客戶比他還着急,非常迫切地「督促」釘釘上線智能化功能,而且付費意願溢於言表,都躍躍欲試不肯落後。

產品永遠是服務於人的。擁有新野心的釘釘,希望將新技術無縫嵌入千行百業的業務流程,未曾想過「顛覆」誰的工作習慣。

影石創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在線上線下都有門店和渠道,遇到雙十一等大促節點,大量訂單蜂擁而至,而各個平臺都的發貨規則和時間節點都不盡相同。

過去,這些事情就靠人力調度。接入釘釘,在影石創新此前的工作流程中,AI代替人完成了機械重複的苦差事。一旦發貨延遲,機器人就會發出預警。未來,隨着大模型接入,類似的智能化體驗會更豐富。

葉軍認爲,這種更純粹的「乙方思維”恰好是釘釘的優點之一。「做toB就要尊重每個行業的認知。我們沒有把阿里的工作方式推薦給這個客戶,這是他們很認可我們的一點。」

甚至釘釘已經做到對客戶進行更精細的分層,面對中小客戶和大客戶時,可以精準提供不同分層的差異化產品。

這也契合大模型未來可能孕育出「中、小模型產業鏈」的想象力。

基礎大模型,很難滿足諸多細分行業、特定領域的需求。此外,知識學雜了的大模型也很難徹底杜絕「幻覺」(hallucination)問題,也就是事實性錯誤。

這時候,就該交給中模型、行業調優的小模型,甚至用企業自有數據庫訓練的專有模型來解決。

這也被列入釘釘的計劃表。基於龐大的企業用戶規模,釘釘包含各種業務場景,覆蓋了人事、財務、報銷、行政、生產製造等諸多職類。可以幫助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交給專屬模型去學習訓練,反哺自身的業務。

葉軍說,「未來每一家企業既可以直接在阿里雲上調用千問的能力,也可以藉助釘釘這個工作入口,結合企業自己的行業知識和應用場景,訓練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阿里雲和通義千問,爲釘釘提供了低成本的AI基礎設施;釘釘核心應用、生態夥伴,一起構成了豐富的AI應用層。

值得一提的是,釘釘此前收購的我來Wolai,在產品形態上也與AI文檔產品Notion十分相像。這讓「新釘釘」有希望全面對標微軟Office Copilot。

雲智能業務宣佈上市之際,釘釘接入了新技術,卻依然想一條路走到黑,堅持「做深價值、做好服務」。

或許,他們也相信這樣的判斷:「只要是爲社會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它的收入、利潤早晚會兌現。社會最終會給予它長遠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