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塗氟、檢查 孩童看牙不恐懼

許多家長心目中最難過的一關,莫過於帶孩子看牙醫了。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裴善立表示,小朋友害怕看牙醫,通常是和「痛」作了連結,當你因爲牙痛而就醫,治療肯定也是不舒服的,自然會覺得看牙齒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倘若在未發現蛀牙或是一點徵兆時就去就醫,從預防的角度來處理,無論是塗氟或加強口腔清潔,都不會讓孩子不舒服,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裴善立指出,嬰幼兒就診時會哭鬧,是因爲陌生環境導致不習慣和緊張,可以利用定期每半年檢查牙齒的方式,讓孩子漸漸習慣看診。通常從小就有好好檢查牙齒的孩子,從3、4歲到長大就不會再害怕看牙齒了。除了看牙,很多人也都會害怕打針,小兒科醫師張容毓分析,小小孩會以哭鬧行爲表現,而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國高中生甚至成年人,則可能出現「暈針」,因爲恐懼激發了迷走神經的過度反應,導致心跳變慢、腦血流變少、血壓降低,引發噁心想吐、眩暈甚至短暫暈倒。

曾支援校園接種疫苗的張容毓分享,偶爾會有老師或校護回報,學生打完針之後臉色蒼白、想吐、走不穩,這時醫師會檢查心跳和呼吸,如無異狀則判斷是暈針反應,會請學生坐下或躺下休息,大多會在10多分鐘內緩解。

另外,接種動線也有學問。張容毓說,以大規模接種來說,通常接種區會設置圍簾,避免容易緊張的人一直看到其他人打針,愈看愈緊張,有時候現場會播放輕鬆的音樂,幫助放鬆心情,而醫師評估時也會透過簡單的交談,觀察孩子的狀況,開開玩笑或鼓勵提醒都有幫助。

張容毓建議,打針前幾天要調整好作息,飲食和睡眠充足,並且補充適量水分,但不需要在打針前猛灌水,只要多喝幾口就好。如果打完針後持續不適超過30分鐘,則須留意其他潛在疾病,建議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