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驗市售鯊魚 9成8是受保護物種
荒野保護協會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合作,走訪全臺各地的超市、菜市場等地採樣,並透過DNA生命條碼技術進行分析,結果在市面上548個樣本中,共發現20種鯊魚物種,其中就有19種名列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動物紅皮書。對此現象,立委與環團呼籲政府應儘速改良現行鯊魚漁獲紀錄表、守護海洋資源。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2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市售鯊魚多爲受保護物種。(圖/記者洪欣慈攝)
荒野保護協會2011年發起「愛鯊DNA檢測計劃」,透過志工協助,走訪全臺各縣市的超市、漁港、小吃攤等地進行採樣,並與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合作,以DNA生命條碼(DNA barcoding)的方式,檢驗出市面上銷售的鯊魚品種。20日偕同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舉行記者會,公佈並說明這份調查報告的詳細內容。
陳昭倫指出,經DNA生命條碼技術分析後,在臺灣市面上總共發現20種鯊魚,其中有19種皆已被IUCN列爲近危、易危或頻危,數量佔採樣結果的9成8,其中紅肉丫髻鮫、白肉丫髻鮫、花鯊與大白鯊皆被列爲瀕危物種,「臺灣現在所吃的鯊魚多是被國際組織監控的物種」。
田秋堇也說,鯊魚是海洋食物鏈的頂端物種,若滅絕對海洋生態系的衝擊相當大,「一旦開始崩潰就會很像雪崩,沒有任何人力可阻擋」,並指出因魚鰭無法驗DNA,全割掉便難以檢驗魚種,認爲漁業署應教導漁民「全魚上岸」的概念,並將漁獲資料登錄做好。
荒野保護協會、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等環團也認爲,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要改良現行分類過於粗淺的鯊魚漁獲紀錄表,並以此擬定出未來能供漁民快速分類及登記鯊魚物種的手冊,環保團體並提供一份有12種分類的鯊魚物種名單供漁業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