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扯西讀/「九王奪嫡」之八賢王獲罪

鄭嘉穎在《步步驚心》裡飾演的八賢王,面臨愛情權力之間的痛苦抉擇。(圖/取自網路)

作者馬賽克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事件中,「八賢王」胤禩本來是可以躲過鬥爭風暴的。可是,大阿哥胤禔向康熙自薦當「劊子手」的同時,提到了術士明德曾替胤禩看相,認爲他日後「必大貴」。

這番話觸怒了康熙(他一向不喜歡胤禩),下令逮捕張明德並徹查此案,並查出張明德曾狂言要召集皇族共謀刺殺皇太子,胤禩接下來倒大楣了。

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學士溫達侍郎穆丹一同會審張明德涉及「叛亂罪」一案。張明德供稱,當初是順郡王布穆巴的長史阿祿把他推薦給順承郡王、輔國公賴士、鎮國公普奇等人的,順承郡王再把他推薦給直郡王胤禔。

張明德在胤禔面前信口妄言說:「皇太子暴戾,若遇我,當刺殺之。」又誇口說「有異能者十六人」,刺殺非難事。言詞聳動,只爲貪圖銀兩。後來普奇又把他推薦給八貝勒胤禩。看相時,他稱讚胤禩「'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十月初二,審訊其餘涉案人。順承郡王布穆巴作供說,張明德到普奇家,回到布府時對他說,普奇很厭惡皇太子,兩人共謀要刺殺太子,並且邀布穆巴入夥。布穆巴不從,並且把此事告訴直郡王胤禔。直郡王說:「爾勿先發此事,我當陳奏,可覓此人,送至我府。」因此把他送到直郡王府

阿祿口供與布穆布無異。普奇則打死也不肯招認有合謀刺殺太子之事 。他說﹔「我又不是神經病幹嘛自尋死路說出這種話?」。輔國公賴士供稱:「我於順承郡王府中見張明德,因喚至我家中看相,普奇囑使送往伊處,故送往是實。此外我皆不知。」

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則供稱:「八阿哥曾對我們說『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去。』」(上面的意思是說,張明德被趕走後,胤禩把張明德的狂言轉述給九阿哥與十四阿哥聽)。

八阿哥胤禩作供說,他把張明德趕走後,把張明德的話轉述給九阿哥與十四阿哥。兩位阿哥所說的都是事實。再問張明德,口供無異,負責審案的官員把口供向皇上奏明。同日,預言胤禩「大貴」的張明德被下令凌遲處死。

至於其他涉案諸人,上諭諸皇子議政大臣、大學士、九卿、學士、侍衛等曰:「胤禩聞張明德狂言竟不奏聞,革去貝勒,爲閒散宗室。」

上諭:「布穆巴所聞情節商之長史阿祿,告直郡王,使之奏聞,布穆巴、阿祿俱無罪,着釋放。普奇知情不首,革去公爵,爲閒散宗室。賴士,但令看相併無他故,着釋放。」

康熙的量罪標準很奇怪。當初把張明德引進來的人如布穆巴、阿祿都沒罪。把張明德帶去看相的賴士也沒罪。胤禩、普奇卻同樣因爲「知情不報」的罪名被革去爵位,成爲「閒散宗室」。

然而,據張明德、布穆巴的口供,普奇是「刺殺皇太子」的共謀者(還邀布穆巴入夥!),胤禩是把張明德趕走的人,兩人的罪名卻一樣。這是相當不公平的,因爲布穆巴、賴士、九阿哥與十四阿哥,也沒有把這件事上奏啊!爲什麼他們沒事,胤禩卻有罪?何況,當時第一個聽到張明德「刺殺太子」陰謀的胤禔,也沒事(他告訴康熙的是:張明德給胤禩看相,認爲他「必大貴」,但並未告訴康熙有人想「刺殺太子」)!

不過,大阿哥胤禔終究是在劫難逃。沒幾天之後的十月十五日,皇三子胤祉奏稱: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謬。巴漢格隆後來招認:「直郡王(胤禔)欲咒詛廢皇太子,令我等用術鎮魘是實。」並掘出鎮魘之物十餘件。

康熙得知後又氣又傷心。十一月初一,下令革去胤禔王爵,幽禁於其府內。至此,胤禔徹底垮臺。胤禩遭受重創。但是,他的戰鬥尚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