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失意

截止2024年7月17日,東方甄選已經失去了2022年6月15日之後的一切漲幅。準確的說,這件事情早在6月初就發生了,因爲東方甄選(當時還名叫“新東方在線”)股價啓動初期的漲勢十分兇猛,在短短5個交易日之內從4元漲到了33元。如果有人早在2022年6月初就買入了並且一直拿到現在,那麼他還是賺錢的;不過這樣的投資者應該非常、非常少。

2022年夏天,一夜爆紅、鹹魚翻身的上市公司,不僅有東方甄選,還有趣店。它們在資本市場的強勁表現令人目瞪口呆,而且帶有強烈的共性:

在這場表演中,必然有人賺到了很多錢——就是在初期堅決追高的遊資。上市公司重新獲得了資本市場關注度,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至於大股東更是穩賺不賠的,相信大家對於騰訊在最高點減持新東方在線還記憶猶新。和趣店的這套玩法,並不僅吸引了遊資,也成功引起了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擅長炒熱點的機構投資者)的注意。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彼時彼刻,很多專業投資者還是對於社交媒體流量遊戲的本質缺乏清醒認識。今天它們已經聰明多了!

東方甄選以及趣店的預製菜業務,均是在抖音平臺的直播間爆紅的。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抖音,除了因爲這個平臺的用戶最多之外,還有如下兩個原因:

抖音的流量分配機制高度中心化,也就是“頭部化”。

抖音的創作者買量服務(Dou+)既成熟又高效,足以支撐短期激進買量行爲。

上述兩個特徵結合起來,給了上市公司“大力出奇跡”的機會:投入鉅額買量預算,爲自己的抖音賬號和直播間加熱,通過抖音的中心化流量機制觸達儘可能多的用戶,形成“一夜爆紅”的壓倒性效果。其實,這個玩法一點也不新鮮——只要有幾百萬、幾千萬的買量預算,任何人都可以在抖音爆紅。何況東方甄選和趣店預製菜的投放規模還要更大(估計至少上億),投放策略也比一般人老練,還結合了其他社交媒體,形成鋪天蓋地的立體化攻勢。這種攻勢要是不成功,才令人奇怪呢!

上市公司爲什麼不選擇其他平臺去玩“一夜爆紅”的遊戲呢?因爲其他平臺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提供像抖音一樣高效的選項:

快手的流量分配機制更多元,中心化分配和私域流量各佔半壁江山;而且快手用戶偏向下沉市場,覆蓋面比抖音稍遜一籌。

微信視頻號與快手類似,也是中心化推薦+社交私域的分配模式,而且創作者買量服務從2022年初纔開啓,難以達到像抖音那樣的效率。

B站的廣告和算法機制都非常不發達,而且電商帶貨能力很差。微博、小紅書就不用說了,只適合作爲次要陣地,不適合作爲主戰場。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在抖音激進買量以達到“一夜爆紅”,這個商業模式可持續嗎?過去兩年多的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往往不可持續。這個答案又分爲三個部分。

首先,抖音平臺的流量分配規則決定了任何內容方都不可能“一家獨大”。其次,無論在哪個平臺,直播帶貨的MCN模式都反覆被證明是一種最差的模式了。趣店就不說了,就像一陣風一樣來了又去,不太值得認真討論。但是東方甄選的興衰史還是值得討論的。抖音是一個非常適合短期爆紅的平臺,只要摸準了平臺流量分配規則、有針對性地進行投放,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成名。

東方甄選在2022年6月的異軍突起,還帶有巨大的運氣因素。彼時彼刻,淘寶的李佳琦、薇婭兩大主播都處於靜默之中,抖音自身培養起來的羅永浩又決定離開直播電商賽道。很多人認爲,抖音不需要“頭部電商主播”;這種觀點並不正確。抖音固然不需要李佳琦、辛巴那樣尾大不掉的主播,卻也需要具備一定號召力、能夠引導“出圈”話題的高水平主播。東方甄選就是在這種天時地利的綜合因素作用下,獲取了巨大的流量資源。

問題在於,抖音的流量不會長期青睞於一個頭部內容方。準確地說,在整個字節跳動生態之內,只有平臺的地位不可動搖,KOL不可能成爲割據一方的諸侯。每當市場上傳出“抖音對東方甄選直播間限流”時,東方甄選的股價就會暴跌一波;當東方甄選開始進行跨平臺擴張,並且推出自家APP時,市場又感到激動不已,認爲它具備了所謂“平臺屬性”。然而,自己做平臺,與依託抖音這樣的平臺,難度完全就是天差地別,相信俞敏洪自己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只有那些極少接觸互聯網行業、對互聯網APP創業難度缺乏認知的“港A股”基金經理,纔會過度興奮地衝進去買單。(所謂“港A股”,就是習慣以A股視角做港股,然後虧的一塌糊塗的那些人。)

當資本市場終於意識到東方甄選只是一個MCN、不可能成爲平臺,而且它在抖音拿到的流量也已接近天花板時,東方甄選就註定無法享受所謂“平臺型公司”的估值了。不過,它還有一個故事可講,即自己能夠打造一個面向中產階級用戶的“直播電商生態”。在前端,它體現爲利用新東方老師的口才,提供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喜愛的“詩和遠方”,打造與李佳琦、辛巴、小楊哥等人不一樣的直播間;在後端,它體現爲向中產階級消費者青睞的原產地農產品延伸,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完整供應鏈。這個故事有一定的現實性,起碼比自己做平臺靠譜多了。很可惜,到了2023年底,隨着董宇輝與孫東旭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市場認識到了東方甄選只是一家“傳統MCN”,無法擺脫MCN的宿命——被頭部網紅架空。

從當年李子柒與其背後機構的矛盾,到董宇輝“小作文”事件,這兩件事情在本質上反映的是同一個問題:MCN與網紅之間的主導權與利益分配之爭。讓我們仔細思考一下:MCN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在一般投資者的期待中,它們至少應該具備以下能力:

技術基礎設施,包括直播間、設備器材、後期剪輯能力等。

專業運營能力,既包括內容運營,也包括投流(買量)方面的能力。

對接商品的能力,可以是與品牌方的關係,也可以是自建供應鏈的能力。

工業化、可持續地培育網紅尤其是頂尖網紅的能力。

前兩條其實沒有什麼壁壘可言——只要有足夠的啓動資金,再加上有一定經驗的業務骨幹,任何人都能迅速複製這兩項能力。第三條其實不算一項真正的能力,它高度依賴於MCN旗下KOL的知名度,無法獨立存在。資本市場樂意予以估值的,主要是第四條——這也是爭議最大的一條。爭議分爲兩方面:第一,KOL(尤其是電商垂類KOL)有沒有一套工業化的“培育方法論”?如果有,那麼掌握了這套方法論的MCN就是有價值的。第二,電商KOL能否克服“馬太效應”,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如果能,那麼MCN就可以通過培育大量的KOL,去與頂尖KOL掰手腕,從而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顯然,直到2022年,A股以及“港A股”投資者對上面兩個問題的主流答案都是肯定的。他們認爲,KOL說白了只是一個念臺詞的提線木偶,不可能脫離MCN的掌控。“KOL沒有真實能力,全靠MCN賦能”,這就是那些坐在陸家嘴或金融街寫字樓裡的人的主流意見。很可惜,經驗一再證明,MCN並不具備培育KOL的“方法論”。至少在電商垂類,頂級KOL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哪怕在董宇輝“小作文”事件之前,我們也能看到大量先例:

李佳琦所在的美ONE,多年以來只培養出了李佳琦一個頂級KOL。作爲平臺方的淘寶直播也未能找到下一個“李佳琦”——在2022年李佳琦停播期間,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薇婭停播之後,她本人的MCN推出了“蜜蜂驚喜社”等一批直播間,致力於依託新人主播做帶貨。儘管產生了一些中腰部KOL,但與頂尖KOL的差距還非常遙遠。

辛巴與快手平臺的恩怨離合已經夠拍幾十集連續劇了。快手一邊希望淡化辛巴的影響力,一邊又要仰仗辛巴帶動電商業務。直到今天,辛巴家族仍能佔據快手電商的小半壁江山。

如果我們稍微審視一下美ONE、辛選、交個朋友、小楊哥……等一線電商MCN,就會發現它們幾乎都只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頂尖KOL,以此爲脊樑帶動一批中腰部KOL;前者仍然是流量和利潤的雙重擔當。二級市場投資者所期待的“去頭部化”“百花齊放”,乃至“工業化生產頂級KOL”,只是一廂情願的癡人說夢罷了!東方甄選也不過是重複這條道路罷了——被董宇輝這個頭部網紅架空,完全圍繞他去做生意。只要看看董宇輝單飛之後,東方甄選直播間的慘淡人氣,我們就會知道:不是東方甄選成就了董宇輝,而是恰恰相反!

補充一句:能夠產生李佳琦或董宇輝這個級別的KOL,能夠與他們就利益分配產生爭議,對於MCN而言已經算是“幸福的折磨”了。大部分MCN無論經營多久都孵化不出一個頂級KOL,只能依託一羣中腰部KOL,賺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辛苦錢。哪怕是董宇輝“小作文”事件發酵到今天的地步了,如果我們去問問俞敏洪本人“是否後悔孵化出了董宇輝”,他的真心話肯定還是“不後悔”。畢竟,只有先創造了巨大利益,才輪得到討論分配利益的問題。

所以,MCN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一門好生意,因爲它面臨的道路僅有兩條:要麼從來孵化不出一個頂級KOL,也就無法真正交出讓資本市場滿意的答卷;要麼孵化出了一個頂級KOL,然後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分配問題,最終選擇退讓或者乾脆被對方單飛。從這個角度看,東方甄選是幸運的,畢竟作爲一個知識分子講師,董宇輝對自己所在的機構有感情;如果換成辛巴或小楊哥那樣的主播,結局恐怕大不一樣。

在2022年撰寫的第一篇關於東方甄選的研究《東方甄選究竟是不是泡沫》的結尾,我曾寫道:

然而我必須承認,東方甄選的實際業績表現,比我當年預期的要強一些。它確實在努力解決很多問題、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態。這說明俞敏洪和他的管理團隊還是認真想做好事情的,只是由於客觀條件所限,人力畢竟難以違背天意。在A股市場,絕大部分MCN概念公司(現在都已經過氣了)不會做出這樣認真的努力,只會揮舞鐮刀收割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往往以爲自己不會被收割,散戶纔是那個被收割的;事實上,他們被收割的程度往往與散戶不相上下,區別僅僅在於他們損失的不是自己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