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用第二預備金採購戰備藥 薛瑞元:非準備戰爭

薛瑞元表示,採購戰時外傷藥並非是要準備戰爭,而是要爲「萬一有戰爭」的情況準備。(陳人齊攝)

國內缺藥爭議還在延燒,近期卻傳出衛福部統籌動用第二預備金大量採購戰時外傷用藥,不僅增添與民搶藥疑慮,今天還被立法委員質疑適法性。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表示,動用第二預備金必須要有臨時需要,但衛福部本次採購爲例行盤點,顯然不符預算法規定,「還是說現在臺灣要發生戰爭?」

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上週指出,國內缺藥主因與國防部去年啓動戰備藥物儲備有關,根據11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第二預備金動支統計,總共動支1億3812.6萬元用於採購外傷藥等物資,其中國防部佔3177.3萬、衛福部3483.6萬、教育部3628.1萬、退輔會3523.6萬。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環委員會今審查再生醫療法草案,李貴敏先針對衛福部動用第二預備金採購戰時外傷用藥質詢,指出根據採購法第70條第三款規定,僅有「因應政事臨時需要必須增加計劃及經費時」纔可由行政院覈准動支第二預備金。

衛福部長薛瑞元對此迴應,本次戰時外傷藥物採購,是由衛福部統籌,目的是要擴大戰備藥物的儲備量,由於去年採購時111年度的預算已編列出去,今年評估需準備10萬人份藥物,因此有臨時需要,必須動支第二預備金。

不過,李貴敏質疑衛福部動支第二預備金的適法性,因爲從衛福部的說明來看,擴大戰備藥物儲備顯然是有計劃性的進行,必須以公務預算的方式進行編列,但衛福部卻以「因應政事臨時需要必須增加計劃及經費時」爲由動支第二預備金採購,「難道臺灣要準備戰爭了嗎?」

另針對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指出,大量儲備戰備藥物是近期國內缺藥主因,薛瑞元則澄清,因爲品項不太一樣,兩者沒有直接關係;至於採購戰備外傷藥也非要準備戰爭,只是要因應「萬一有戰爭的情況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