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她出現治癒我一年

延遲退休讓年輕人(意思是我)失去了所有力氣和手段。

#同事午休一睡不醒,一摸硬硬的,原來是亖啦!#

#64歲使用手寫輸入法,多次發“媽的收到”#

#忘帶助聽器,被30歲的領導在背後罵了兩個小時,渾然不知#

在網友的幽默裡躲一躲稍加喘息,然後繼續灰溜溜守護全勤,以爲打卡上班就是生活的規則怪談。

但!沒想到我的年齡焦慮會被一部日劇調理正常——

豆瓣評分9.2,《住宅區的兩人》已是不少人的年度最佳。

顧名思義,主角是兩個人:幼兒園認識,55歲仍然是朋友的野枝和奈醬。

她們開啓了我們關於老年生活的另一種想象。

焦慮和毛躁被輕輕撫平,衰老與不明確的未來,都沒有想象得可怕。

這碗雞湯,是打工人,就一起幹了!

55歲的女性會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影視劇?

早起給老伴做早餐?盯着媳婦找事幹?帶孫子孫女忙得團團轉?還是財富自由包養小奶狗?

一樣不沾,《住宅區的兩人》裡兩個女主角的生活多少有些“大逆不道”,是極爲少見的中老年女性樣本。

普通但不平凡。

野枝,離異多年,沒有小孩。

每天通勤四小時去給大學生上課的編外教師。

西裝+黑框眼鏡,優雅又高智。

奈醬,失業狀態的插畫家!

被迫自由安排時間的奈醬,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家裡一塵不染,桌上飯香四溢,等待每天來蹭飯的野枝下班,一起吃口熱乎乎的飯菜。

兩人未婚未育,因某些原因離開住宅區,又因某些原因迴歸。

關係自然從發小過渡爲養老搭子。

從體面工作到生活節奏,婦婦生活和諧友愛,絕對是當下許多女孩嚮往的老年生活。

雖然住在被年輕人敬而遠之的住宅區;雖然騎上坡路就會氣喘吁吁;雖然讀短信要戴老花鏡;雖然總擔心自己會患病一命嗚呼;雖然收入減少,手頭拮据,外出改善伙食要用優惠券……

但一起吃飯散步,一起釣魚遊玩,一起吐槽工作,一起背後蛐蛐人的日子,被野枝和奈醬過得有聲有色。

《住宅區的兩人》的有趣之處在於,鏡頭敏銳捕捉到了她們老年生活中的小確幸,以及她們作爲普通人好好生活的英雄主義。

年齡的增長並沒有奪走野枝和奈醬的生命力。

她們親身示範,無論什麼年齡都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無論大小。

比如,換紗窗強者!

換紗窗大叔病倒,被鄰居家的佐久間阿姨叫去幫忙換一次紗窗後,野枝和奈子的英勇名聲就在整個小區內傳開,自此“換紗窗”工作邀約不斷!

拜託,55歲在住宅區可是超級中堅力量!

又比如,愛情分析師。

森山先生住在4號樓,他的同性伴侶在交往紀念日的當天以短信的方式分手,一言不合消失,讓他痛苦萬分。

他看到野枝和奈醬總是同進同出,誤以爲她倆是甜蜜小情侶。

森山先生就想向兩人取經,請教她們一下自己該怎麼辦——是不作爲?還是去對方的老家挽回?

再比如,童心守護者。

隔壁罕見地搬來了新面孔:小學生春菜和她的單親爸爸田中。

兩個溫柔大姐姐默契地展開守護春菜計劃。

拿上傢伙事兒,爲她驅趕大蟑螂;又提起慈悲心,爲春菜餵養的野外小貓找領養。

拘謹的日本人,也有衝進別人家,毫無邊界感的一天。

春菜看得人心暖暖

《住宅區的兩人》是一部很淡的劇。

由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但就是在淡淡的日常中流淌着讓人熱淚盈眶、好好生活的力量——

年齡大不代表會被遺忘、淘汰,只能窩在角落裡等待死亡。

真正的衰老也不是年齡增長,而是精神上的疲憊。

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失去激情、沒有幹勁。看不見附近,也不關心周圍的人。

最後真的不再被需要。

我尤其喜歡這一幕:

半夜獨處時間。

野枝打開電腦,開始重新備課。在她的課上睡得超級香的大學生們,讓野枝挫敗無比。

奈子筆耕不輟,每天晚上都會將今天的趣事用簡筆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即便處於失業狀態。

她們仍在工作,爲自己的事業奮鬥。

回頭來看,野枝和奈子年輕時也並非一帆風順。

野枝差點做上正式的大學教授,可因爲和老師莫須有的謠言,讓她的事業一落千丈。

奈子也當過紅極一時的插畫家,可是流媒體時代加上AI崛起,她的付出不被需要。

曾經的感情經歷也非常狗血。

野枝的前夫是個媽寶男。

前夫媽媽未經允許,將婚房的佈置按照自己的心意打亂。

野枝氣得半死,卻得不到前夫半點體諒。

奈子誤以爲自己懷孕,換來相愛兩年的男友一句“想生就生吧”。

輕飄飄的迴應讓人憤怒後徒餘心寒。

故事的結局總是相似:沒過多久,他也出軌了。

明明讓人血壓飆升的劇情,可經由她們吐槽戲謔的口吻慢悠悠說出,反而讓人莞爾一笑。

發現沒?

時間線拉長,以一種過來人的視角回望年輕人的焦慮,會發現:

原來,現在困住我的事情,等老了啥也不是啊!

不婚不育、身體健康、開明父母、親朋溫暖……

野枝和奈子的生活美好得像在真空中才會發生。

整部劇由嘮家常和換紗窗這樣的小事構成,《住宅區的兩人》卻不顯虛浮,更沒有拍成徒有治癒表象的白日夢或無可看性的流水賬。

臺詞打磨得簡練明晰,還能毫無痕跡地埋下伏筆;敘事結構精巧,總能埋下適當的隱喻。

奈醬的二手生意,是貫穿始終的一條暗線。

從鑰匙扣到磁帶,從熱水壺到樂譜,住宅區裡的老人們通過奈醬將家中落灰的老物件掛上二手網站。

每當野枝和奈醬助人爲樂成功,老物件們就賣出了好價。

誰說老物件沒有價值與意義?

住宅區本身的意義也值得一提。

住宅區,又名團地,是日本6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興建的產物。

當時有多炙手可熱,如今就有多淒涼落後——因位於市郊,孩子們都外出發展,只留獨居老人獨自養老,孤獨死數據居高不下。

日本講述團地元素的作品有許多。

《大家,再見》《團地》都縈繞着一股淡淡的悲傷,童年與時代的創傷總是難以走出。

《黑百合小區》直接將人煙稀少的團地作爲恐怖片發生的背景。

《住宅區的兩人》觸及了當下許多敏感且無法迴避的話題——

老齡化社會、同性情侶養老、抱團養老社區等等,卻呈現出一種溫暖治癒的畫風。

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動人的聯結,消解了這種沉重。

用關於愛的記憶。

野枝和奈子在小春菜的身上投射了對好友小空的感情。

三人在幼兒園相識,小空卻在長大的路途中走失。

看到在餵養小貓的春菜,野枝和奈子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曾這樣餵養過流浪貓的小空。

還在上小學的野枝和奈子帶着她們的那隻小貓,坐了許久的公交去醫院看望小空,卻因醫院規定沒能見上小空一面。

第二天,就收到了小空重病身亡的消息。

如今成爲大人,她們想要保護春菜的那份童真與善意,也終於有機會彌補童年的那一份遺憾。

雖然越來越多的團地在消失、重建,但有關於人的記憶永遠不會消失。

不僅是野枝和奈子,住宅區其他的老人也都深藏不露。

敢信?最終鼓勵森田先生去找愛人問個明白的,竟然是個頭髮花白的老太太。

奈子都不清楚,自己的母親太田女士年輕時也是個性情中人。

被甩之後,獨自坐車去到鄉下想挽留對方,又遭到冷漠拒絕後,一路從京都哭到了靜岡。

回憶起這段經歷,太田女士沒有半點後悔,在她看來,“什麼都不做的話,反而會後悔哦”。

發現沒?

時間在奪走我們的青春與精力,可同樣也賦予我們經驗與故事,教會我們更多看待世界的方式與愛人的能力。

不妨把這看作是和老天爺的一場交易。

把當下活得精彩,那就是賺大發啦!

誰和我一起接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聰美的事業運?

小泉今日子,1966年生人,昭和末期三大歌姬之一,是當時日本女性崇拜的“最佳成熟女人”,美得好客觀。

還憑藉晨間劇《海女》拿下東京電視劇大獎和日劇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小林聰美,1965年生人。

代表作品有《比海更深》《海鷗食堂》《麪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

她有一張濃淡咸宜,一眼望過去就會喜歡的臉。

更讓人驚喜的彩蛋是,兩人多年之前就有過合作——《西瓜》,許多人心目中的日劇白月光。

《住宅區的兩人》像是兩人早早埋下伏筆走出的一條平行宇宙線。

如今50多歲的人,再次用不落俗套的作品收穫好成績與好口碑,不值得我們聚在一起爲她們鼓掌嗎?

而我們越來越可以感知到:以中老年女性爲主角的影視劇增多,且質量穩定。

不僅是因爲市場稀缺,更因爲她們的生活本身也值得被挖掘。

《出走的決心》,從蘇敏阿姨的個體出逃,挖掘出中國女性在家庭中共通的痛苦,辛辣地呈現婚姻、家庭對妻子與母親這個身份的蠶食與剝削。

她們被困在廚房、陽臺,以及女兒的未來裡。

從《地久天長》裡用一輩子爲兒子陪葬的王麗雲,到《出走的決心》裡敢於掀飯桌、直面家庭真相的李紅,國產電影終於能看見媽媽身份後的女性本體。

本季度本人最愛美劇《老練律師》,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凱西·貝茨出山,魅力不減當年。

70+女律師瑪德琳重新出山整頓律師界,把一種中產白男踩在腳底,爽得我每個毛孔都在暢快呼吸。

“你知道,女人到了這年紀,就基本隱形了”,而瑪德琳用不屈的生命力讓自己存在感超強。

所以,請大家不要辜負海清多年前在某影展上爲中女吆喝的發言。

海清,你纔是真的神!

也請各位請市場與導演優先下劉曉慶,我們當代人的精神教母。

想拍戲的女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