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不是趕走窮人 安置是關鍵

0403花蓮大地震過後,臺北市南機場整建住宅單元4因1樓嚴重扭曲變形、樓梯斷裂等被貼紅單,經專業技師團隊會勘判定改爲黃單,受災戶搬出家中物品,在旁等待工人架設H型鋼樑撐住屋子。(本報資料照片)

0403花蓮大地震導致臺北市中正區南機場整建住宅「單元4」一度被列爲紅單危樓,經技師認定結構未受影響改爲黃單,但不少住戶擔心建物已殘破不堪,恐怕撐不過下一次大地震,臺北市長蔣萬安因此喊出臺北市進入「大都更時代」。不過,住戶面臨改建無處可去,更不願離開習慣的生活圈,在地忠勤里長方荷生直言,都更不是趕走窮人,若沒有地方可安置,離開南機場後根本沒有落腳之處。

自前臺北市長馬英九時代高喊南機場整宅都更,到現在幾乎沒有進展,市府在2015年起設立駐地工作站,協助居民凝聚共識,南機場整宅單元1、2、3已成立更新會,單元3在住戶有高共識下已在招商,單元4至7仍持續溝通整合,7個單元共2107戶皆有人住,花蓮大地震造成單元4建物嚴重受損。

市府上月對單元4住戶辦說明會,居民除提出容積獎勵、分回坪數權益外,最關心的就是中繼問題,不少人都已年邁,不願離開現在生活圈太遠。

郭爺爺是南機場整宅第1批住戶,住了50多年,他支持南機場快點都更,但盼中繼可以在中正、萬華,否則遠離原生活圈可能會不適應。

方荷生表示,都更不是趕走窮人,若沒有地方可安置住戶、租戶,離開南機場後根本沒有落腳之處,「1個月5000、6000元的租金補貼,只能住小隔間。」

住在南機場單元4裡的張阿姨就是里長口中弱勢,她身體不好在家做手工,依靠微薄4000元薪資及5000元國民年金度日,這次地震造成窗臺變形、出現裂縫,只要下大雨水就灌進屋內。

「下大雨都不敢睡覺,一直在掃水!」張阿姨說,修理窗臺費用要2萬元,根本付不出來,比照現在2房1廳的空間,在外面租金至少要1.2萬元,電梯大廈更要2、3萬元,租不起只好繼續住南機場。

張阿姨坦言,「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地震,真的很可怕」,再來一次大地震,這個房子恐怕撐不住,沒辦法再住。

不只是南機場整宅需要加速都更,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提到,臺北市在921地震前蓋的老房子約有30萬棟,建築法規與工法並未納入耐震,遇強震可能出現難以想像的災情,臺北市還有土壤液化問題,若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震度恐將擴大爲7.3級,粗估有4000棟建築倒塌,若芮氏規模來到7.3,更會有3萬5000棟倒塌。

不過,李鴻源說,很難在地震來臨前精準預估災害程度,但無論如何,老舊建築都應透過「防災型都更」汰換成耐震建物,所謂防災型都更就是老建築經更新後具耐震能力。

李鴻源說,他在內政部長任內開始做全臺土壤液化潛勢區,其中北市較危險行政區爲士林、北投、大同、中山、萬華,當時曾將資料交給地方政府力推「防災型都更」,卻沒人要碰這燙手山芋。

蔣萬安宣誓臺北進入「大都更時代」,李鴻源也表示很樂意跟他討論,且副市長李四川是非常有經驗的人才,若真有心要做,可以善用這次機會,做出一個防災型都更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