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隆成創新內開提眼瞼 造福病患
振興醫院美容醫學科主任杜隆成自2015年起,針對百年來難以治療的嚴重性眼瞼下垂,提出創新的「內開」無創手術方式,至今完成將近2000例。(杜隆成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整形外科的範疇廣大,從燒燙傷、頭頸部腫瘤重建、顏面重建,到顯微手術、手外科,民衆較爲熟知的美容外科,也是重要領域之一。振興醫院美容醫學科主任杜隆成自2015年起,針對百年來難以治療的嚴重性眼瞼下垂,提出創新的「內開」無創手術方式,至今完成將近2000例。
杜隆成說,一般來說,上眼瞼會蓋住瞳孔約1.5毫米,但有些人天生眼瞼遮蓋較多,所以看起來較沒精神,容易被誤以爲很「愛睏」,也有些人是後天因素,因爲眼睛每天開合2到3萬次,長久之下提眼肌和瞼板鬆弛分離,導致張開眼睛時,眼瞼無法到位。據估計,眼瞼下垂人口達5%,也就是每20人就有1人
早在100多年前,整形外科已發明出治療眼瞼下垂的手術,做法是運用懸吊方式,用筋膜或人造線縫合在眼瞼,經過皮下,固定在額頭的肌肉,藉由額頭的肌肉活動去張開眼睛。杜隆成指出,這個做法直到今天還廣爲使用,可見是一項困難的手術。
杜隆成說,整形外科涵蓋的範圍滿大的,醫師在訓練時都會接觸到,之後再視個人興趣,選擇專精的領域。成爲主治醫師後,他觀察到臨牀上有許多嚴重眼瞼下垂的病人,卻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因此重回校園投入研究,就讀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發表基礎醫學相關論文,並於2015年開始執行創新的手術方式。
杜隆成說明,傳統做法是從外面眼皮進入,找到提眼肌,並調整到瞼板上,約需3到4個月纔會恢復自然,而且外開手術會經過其他眼睛肌肉,可能影響到眼輪匝肌,導致眼睛閉合功能變差。而創新做法是從內開,只會在結膜留下一個小傷口,外觀沒有疤痕,恢復時間也快很多,大約1到2周,疼痛感也較輕。
這項創新做法,讓杜隆成在2020年、2022年兩度獲得國家新創獎。10年來他親自執行近2000例,男女老少都有,除了臺灣各地的患者,也不乏外國人慕名而來,其中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90多歲阿公,身體非常硬朗,每天都下田工作,唯一健康困擾就是嚴重眼瞼下垂,幾乎蓋住視線,平常在外面走路活動相當危險。完成手術治療後,阿公一張開眼就說「世界怎麼這麼亮!」這句話讓杜隆成至今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