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大展-從閱讀裡開展一場私旅行

法國巴黎地鐵匯聚多重時空的人文社會風景,充滿解讀空間。(法新社)

日本名勝解剖圖鑑Studiowork着,曹茹蘋譯,楓書坊,300元,文化

重返巴黎地鐵馬克‧歐傑(Marc Auge)着,周伶芝譯,行人文化實驗室,220元,文化

哦YA!這樣旅行就對了苦苓着,皇冠出版,299元,散文

最近身邊幾位好友,不約而同到日本旅行。他們老早把假期排在歲末年終,地點從東京、大阪、京都乃至四國。有的呼朋引伴,有的獨自一人出發。有人是將工作累積的疲倦在旅行過程裡釋放,有人在移動間靜靜品嚐城市風情,還有人做足了功課,從歷史名勝到當代建築,統統不放過。

對於這樣輕鬆簡單的自由行,我雖然身不能至,但是心嚮往之。旅行是人與地的對話,是自己與他人、他方的對話,也是自己對內在的觀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經由閱讀,也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開展一場屬於自己的私旅行。我因而想起自己和太座大人在今年3月重新改版推出的《個人旅行:西雅圖》(太雅),就是抱着這樣想法書寫的。

揭示北國經典空間

好友們紛紛去了日本,書上私旅行也就從日本開始。對於名勝愛好者、行前想做好準備功課的旅人來說,《日本名勝解剖圖鑑》切不可錯過。這部圖鑑圖文並茂,囊括了關西、關東、中部、四國、東北和北海道各個名勝建築。令人訝異的是,儘管本書採取挖筋剔骨、剖面分析的方式來探究建築園林之美,卻毫無焚琴煮鶴之感。就拿「銀閣寺」作例子。京都的「金閣寺」(鹿苑寺)在臺灣幾乎人盡皆知,但是「銀閣寺」(慈照寺)知名度就略遜了。

銀閣寺原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的別墅。足利義政當國40年,晚期亂事相尋,他目擊心傷,從政壇退隱,在這銀閣寺裡,追求「逐漸凋零」之美,也就是「物品隨着時間變化」呈現漸次斑駁的美感。銀閣寺裡沒有銀箔,卻大量使用木材與紙張,經歷時光磨洗,造就晦暗斑駁的蒼涼之美。《日》書更用圖解說明:寺旁錦鏡池容易因放射冷卻而起霧,每當起霧,樓池間便會造成虛實疊映的景象。經這麼一番解釋,讀者宛如看見大雪漫山中,佇立一個退位的幕府將軍,滿懷哀傷地看着眼前的下坡亂世,等待自己生命的深冬。

潛行地底記憶甬道

在地鐵站間穿梭,是另一種旅行的方式。我們歷史系的學生,在大一或大二的必修課上,可能都讀過英國曆史學者艾德華.卡爾那句名言:「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所進行的永無休止對話。」時間軸上,歷史是上下穿梭;空間軸裡,其進程恰似地鐵筆直而黑暗的隧道。在地鐵(就是我們口中的捷運)移動,是充滿細節的旅行,巴黎正是其中代表城市。

《重返巴黎地鐵》是《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行人)作者馬克.歐傑的續作。和上面介紹的圖鑑相比,《重》書毋寧是一部人和這個世界各種風景的對話錄。巴黎地鐵正好爲歷史、文學、人類學和其他類型的書寫,提供一個出色的對話隱喻:它每天總是鑽進同樣的地道,一天之內要拜訪層疊着歷史人文記憶的地點好幾十回。舉凡尖峰時刻的擁擠人潮、通道牆上的政令宣導廣告,乃至鄰座乘客的交談聲、車廂關門警示播音,甚至近來遭遇恐攻而如臨大敵的高規格安檢等,這些都足夠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站與站之間的移動裡,和他鄉異地,和自己,和他人,進行永無休止的對話。

笑看種種突梯荒謬

對話歸對話,在進行深度思忖的同時,旅人可千萬不能忘記至關緊要的細節。要知道,像是護照弄丟、行李掛失,還是住進一家夜半不安寧的旅館之類的瑣事,與人生或美學無關,卻會令你原來想要進行的旅行,瞬間化爲烏有。

近年重出江湖的苦苓,以新作《哦YA!這樣旅行就對了》爲我們兼顧形而上的思考和形而下的行程擔保。《哦YA!》其實是一本旅遊心態指南手冊。苦苓以一個接着一個的故事,搭配自己在旅程中拍下的照片,帶領讀者回到一次次世界各地的旅行現場,用嬉笑怒罵的口氣(還要讀者作填空),告訴你哪一次的旅館鬼影幢幢,哪一次的班機航程荒天下之大謬,哪一次又算是「史上最悲慘旅行」。

我很多年沒有讀過苦苓的文字了,他筆下戲謔譁衆依舊,可是從前那些目無餘子的神態,彷彿收斂得很深很沉,還增添了近乎歷史的觀照和溫厚。比如讀者看到他嘲諷似地說陸客在世界各地的奇葩事蹟、「崛起得過頭的強國」,也別忽略他說到,今天在歐洲大剌剌對名錶珠寶店喊着「給我包十粒」的陸客,正是30年前的臺灣團,50年前的日本團。歷史和景點之間,旅人與他者之間的對話,其實也就在你讀後哈哈一笑的同時盈盈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