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原能會報告曝光:日本核廢水「擴散至臺灣」衝擊近海、遠洋漁業

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電廠污水排進大海,引發周邊國家等強烈不滿。(圖/路透社

記者徐政璿/臺北報導

日本政府決定在2年後將稀釋過的福島核廢水入海,引起周邊國家強烈抗議與不滿。根據原能會曝光的最新評估報告指出,目前所知,日本如果排放福島核污水,衝擊層面除了臺灣鄰海附近重點回游魚類路徑外,還包括近海與遠洋漁業

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引發福島核災,後續善後過程中產生的核廢水儲存至今已逾10年。日本政府本月13日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敲定福島核一廠核廢水稀釋排放入海的方針,目標是2年後開始排放。消息一出後,引起周邊國家抗議。

根據《ETtoday新聞雲》取得的原能會「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海水對我國影響之評估報告」指出,依海洋洋流擴散趨勢,日本與臺灣之間的海洋洋流擴散主要受到黑潮的影響,黑潮主流沿臺灣東岸東北流經日本,再進入北太平洋流循環,有機率將日本區域海流污染物向南帶回臺灣海域

原能會在評估報告中表示,臺灣與日本中間存在在一亞熱帶典型水團 (Subtropical mode water, STMW),該水團會將日本福島附近之海水帶入臺灣海域水下約100米至200米間(含西南區海域),也因福島事件外釋放射性物質及此水團與臺灣周邊渦流的影響,使我們在臺灣西南、東南及東北海域監測到 Cs-137 有略高之訊號(最高2.2毫貝克/升,仍遠低於環境調查基準)。

日本排放核污水後,不排除會有部分因爲洋流條件擴散至臺灣海域,而實際擴散之趨勢及對於臺灣之影響仍取決於日本的排放計劃,如排放濃度、排放頻次、放流型式表面或海底放流)、放流管離岸距離、排放季節等因素,需透過同時考量上述條件的海洋擴散模式,方可準確預測氚水排放後在臺日海域間的擴散趨勢變化。

至於核廢水物質,目前所知日本可能決定將福島處理過之核污水(以氚爲主)排放, 氚水在人體生物半衰期很短,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攝入約定有效劑量成人攝入後50年;小孩計算至 70 歲),1Bq的氚水造成的劑量約爲0.000000018mSv,約爲人體中天然存在鉀40的300分之一。

在氚水的評估上,原能會表示,氚水相對其他人造放射性核種對於人體幾乎沒有影響,且日方曾表示會將氚水稀釋至低於法規要求,才予以排放,但排放的總量非常巨大,而輻射曝露的途徑也十分複雜,可能因爲沙灘活動受到海水錶面的直接輻射曝露、亦有可能因爲攝入海水中魚類等不同途徑接受氚水的影響。

原能會指出,日本政府曾評估若將目前福島電廠內總活度爲860兆貝克的含氚處理水,在一年的時間內全部排放至海洋,估計對日本境內的國人劑量影響,約造成年劑量0.000071至0.00081毫西弗/年, 日方認爲排放對日本民衆之影響不大。

不過,原能會也說,從日方舉辦的多場公聽會看出,民衆除了輻射安全外,更加擔心針對當地漁業產生的「風評被害」,也就是產業名譽的損失,而臺灣的近海、 遠洋漁業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臺灣鄰海附近重點回游魚類之路徑,幾乎都沿黑潮來往臺日之間,移動路徑皆與氚水排放後可能之擴散路線重疊。

至於下一步如何因應日本擬排放核廢水,原能會則表示,在排放細部計劃尚未明朗化前,會就已針對該預期排放事件開始進行臺灣海域氚活度監測計劃,偕同相關單位進行臺灣周遭海水及水產取樣分析,確保輻射安全的同時建立氚活度基線,並與日方透過外交平臺進行資訊交換,以便於得知更多資訊後,可透過詳細的輻射防護評估,確保氚水之安全無虞

對於這份評估報告,民衆黨立委高虹安指出,事實上,也有德國研究機構指出,日本一旦將含氚放射物質核廢水排入海中,北太平洋沿岸水域皆會受到影響,2個月內便會擴散至太平洋部分區域,因此若是排放氚水會由日本隨洋流橫跨太平洋到美國加州、也會隨着黑潮來到臺灣,而且排放水一旦發現有輻射污水超標的問題,美國加州和日本鄰國都會先受衝擊。

高虹安認爲,若輻射污水排放至海洋後被生物吸收,恐對太平洋週邊國家漁業資源造成極大的衝擊,1993年秘雕魚事件只是周邊海水溫度的提高,而現在如果是已經吸收輻射污水的魚類資源,後果可能會更加嚴重,其影響層面不只是魚類資源的部分,嚴重的話也會影響到國民健康。

高虹安呼籲,原能會等相關部會應增加對於水產品監測,也必須同時監測水體,並定時提供相關報告,且此次事件可能會衝擊消費者信心,若民衆因爲擔心吃到受輻射感染的魚類,所以減少吃或不吃魚,如此一來可能會影響魚價漁民生計,政府不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