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紫牛創業協會劉珮晴:臺灣不缺人才,缺路走向國際
臺灣雪豹科技日前發出媒體邀請函,預告將於明天(6/18)發起臺灣紫牛創業協會,目的是要推動臺灣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ETtoday東森新聞雲》在這之前特別獨家專訪了協會發起人劉珮晴,針對創業協會的精神、發起原因與臺灣整體環境競爭力方面,她希望能透過協會的力量,讓所有人在未來過更好的數位生活。
「紫牛」其實是行銷業者傳出的一個新詞彙,意旨在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中的「紫色乳牛」,有着「稀有、卓越與非凡」的意思。
劉珮晴(Peggy Liu)除了是臺灣紫牛創業協會發起人,本身也是雪豹科技公共事務總監,先前陸續在美國 JohnsonJohnson Bioinformatics Lab、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趨勢科技核心技術研發部等單位負責國際資安情資交流經理,前後共長達 9 年資安經歷,然而卻毅然決然地跳入同樣也是資安防護軟體領域的雪豹科技,從事公共事務相關工作,併發起這個推動臺灣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革命的新創協會。
對此,劉珮晴以她個人經歷來說明發起紫牛協會的動機。
劉珮晴說:「我以前當工程師當了十年,每天都是藍白拖、T-shirt,完全不像個正常女生的打扮,自己連買衛生紙、洗衣精都是上網買。出社會以來每份工作都是面對電腦,如今的工作跟人有很深入的接觸,這對我來說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也才發現工程師,不是我本來想要當的,會覺得資安這個領域雖然熟悉,但卻找不到新的挑戰或刺激。在和 DAVID(雪豹科技總經理吳德威) 聊過之後,才發現創業有趣之處,想想自己的生活圈也是都離不開互聯網,但是爲什麼臺灣在互聯網這個區塊,一直沒有很多很強的人或企業出現...」於是產生了要發起這個協會的動機。
劉珮晴表示,因爲這個領域(互聯網)她比較熟悉,加上現今的產業當中,尤其在互聯網這個領域的研發,實在缺少有經驗的團隊跟資源把臺灣的力量帶出來。
而她看到雪豹科技旗下的《CM Security》在 357 天之內,達成 1 億次的下載量,現在是全球下載量前三名。這代表臺灣本來就有這樣的動能,她相信互聯網是臺灣甚至是臺灣年輕人的一個出路,也是一個讓臺灣跟國際接軌的唯一道路,希望透過這個協會可以進一步幫助臺灣、讓臺灣更好,剛好也獲得吳德威的支持,因此得以讓這個想法成真。
概略來說,劉珮晴發起的這個紫牛創業發展協會,可以說是臺灣市場當中,唯一完全專注在協助互聯網相關事務創業的一個媒合平臺,概念上就有點像育成中心的概念,透過彼此分享經驗與資源,達到互利共存的理想生態。
在做法上,喝過洋墨水的劉珮晴,對於這個協會有很多想法。她開宗明義就說:「臺灣的團隊不缺人才,缺一條路去走向國際舞臺。」因此,她看到雪豹科技在移動互聯網這個部分有相當的經驗,同時也看到現今新創團隊其實都需要很多資源,雖然市場上有很多協助新創團隊發展的資源,但是真的專注移動互聯網這個領域,其實不多。
劉珮晴透露,在決定發起這個紫牛創業發展協會之後的這半年來,她和團隊很積極的去跟新創團隊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發現共同的需求,除了資金之外,主要覺得他們其實對於走向國際舞臺,其實就像瞎子摸象一般,感到困惑。
劉珮晴跟內部溝通,希望《CM Security》團隊可以貢獻資源,拆解成功經驗,把像是手機介面優化、設計 App 的方式、怎麼在社羣推廣、怎樣讓口碑效性更好還有擴大用戶的方法等等 Know how,全部無私的分享出來,當然,最後這個想法,立刻的獲得雪豹科技總經理吳德威的認同,也成爲紫牛創業發展協會的發展核心。
除了由企業本身出發,劉珮晴還希望藉助羣衆之力,以開放式媒合平臺的概念來經營。劉珮晴表示,相較大陸,臺灣的新創環境並沒有那麼友善,主要原因在於臺灣資源有、人才也有,但是實際上彼此各自爲政,彼此看不到彼此的需求跟合作契機。然而新創團體發展初期,其實會需要很多資源來協助他們成長。
劉珮晴說:「如果有個平臺,不是單純給一筆錢,或是給一個地方,剩下的給那些新創團隊去想辦法,而是提供像羣聯董事長潘健成、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網路創投高手林之晨等人,透過無私的分享成功經驗、互相接觸、互相幫忙,甚至彼此截長補短,那將是多好的事情」!
因此,在創業資金方面,劉珮晴強調,協會是一個媒合平臺,不只是單純提供資金協助,像是法務、行銷、技術等每個層面,其實都要有人或是公司用各自的經驗來達到互利媒和的成效;如此一來,即使是沒有成功經驗的新創團體或個人,碰上有資金能力的人,彼此在互利的基礎之下,讓產品得以推廣到國際。
簡而言之,由劉珮晴發起的這個紫牛創業發展協會就是讓這些創業者,可以感覺像是站在巨人肩膀做事情一樣,透過承襲經驗,提升本身的開發優勢,進一步達到公司業績成長、投資人、客戶甚至協會互利的成果,進一步協助這些有心、有創意的開發團隊,用更成熟、更沉穩的腳步成功走向國際舞臺。
除此之外,劉珮晴補充說:「創業者只會埋頭拉車,協會希望帶領他們能埋頭拉車又能擡頭看路。」因此,紫牛創業發展協會本身必須與衆不同,但初衷都是希望臺灣產業更好;紫牛創業發展協會本身應該用更成熟、更專注的角度去看待協助新創產業發展這件事情,因此她也希望未來能跟 AAMA臺北搖籃計劃、TiEA 臺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等單位互相交流資源,讓 1+1 大於 2 的道理,運用在平臺對平臺的合作上,透過經驗、講師的交流,彼此讓協會經營模式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談到未來,劉珮晴希望把臺灣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層面都物聯網化、app 化,這件事情其實在中國大陸都做到,然而她認爲:「臺灣人真的可以做得更好,臺灣產業的能力是相對比較精緻的」。
說到最後,劉珮晴首度向我們提到協會的願景,她希望協會可以協助這些新創團隊,把這些領域都 App 化,而且全部都是品質很好的 App,讓用戶用了不會抱怨,把整體氛圍帶起來,形成一個「互聯網+」的概念,讓臺灣所有非網路的生活必需品,全都行動化,讓所有臺灣人都能在手機上輕輕鬆鬆做生意,過更好的數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