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到站不直!小一生患大腸激躁症...便秘O次有問題

肚子痛、便秘、排便形狀改變,要注意是否有腸躁症問題。(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臺中一名8歲男童轉學搬回臺中與父母同住,經常抱怨肚子痛,起初父母認爲兒子故意裝病不去上學,但發作時幾乎站不起來,帶至診所看診,懷疑是便秘引起,只是吃藥不但沒改善反而嚴重腹瀉,赴醫透過各項檢查才確診爲「大腸激躁症」,經調整作息飲食及配合用藥病童生活總算步上正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小兒腸胃主治醫師德慶表示,男童過去幾個月經常喊腹痛,有時更痛到站不起來而不願上學,但肚子不痛時,卻不影響食慾和生活,令父母苦惱不已。由於大腸激躁症常見於成人兒童,其中約10%至20%的學齡兒童會遇到類似困擾,通常患者的腸胃結構上並沒有異常,較難直接確診。

陳德慶強調,大腸激躁症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狀爲慢性腹痛,且與排便有關部分患者腹痛後會排便,排便後腹痛症狀改善;有些患者則出現便秘情形,改善便秘後仍感到腹痛;另外也有患者會出現排便次數糞便性狀改變(如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若在過去一個月內至少四天反覆出現上述症狀,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有極高比率爲大腸激躁症所致。

亞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透過胃鏡檢查排除病因。(圖/亞大醫院提供)

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造成大腸激躁症的確切原因仍不明朗,可能與腸胃道的蠕動功能失調、腸胃道過度反應腸道菌叢失衡、精神緊張等有關,不少兒童因生活中出現極大變化,而發生此症狀,如搬家、父母離異、家人過世等,因難以預防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發生,故需要靠長期調整來緩解症狀。

陳德慶提醒,大腸激躁症雖然不會影響小孩的生長髮育,卻會影響當事人家屬的生活品質,故一定要找出病因,並透過調整飲食、規律作息、學習放鬆與應對壓力技巧,及使用益生菌藥物等,並學習與之共處,才能讓惱人的症狀獲得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