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誰把公投放進「鳥籠」?

行政院宣佈接受核四公投以來,朝野雙方爲了公投提案該採正面表述或反面表述,吵得不可開交,花的心力遠比政策辯論多得多。朝野用雞腸鳥肚的心態,來處理國家重大事項,正坐實了「鳥籠公投」的批評。

公投議題提出後,主張續建核四的國民黨,要提的卻是「停建核四」的公投;而主張廢核四的民進黨,提的卻是「續建核四」公投。朝野不約而同的站到自己反對的那一方,凸顯了這部法案設計的荒謬。

過去六次公投綁大選都無法過關的經驗,引發「鳥籠公投」的批評。但公投門檻和我們一樣的義大利,兩年前卻以五成七的投票率、九十四%投票民衆反核,確定義大利向核電說再見。除非臺灣民智民情和義大利有結構性差異,不然這樣的門檻似乎並非高不可攀。

由於可能面對統獨公投的陰影,十年前制度設計時,藍綠不約而同的提出投票人數必須過半的高門檻。投票人數超過投票權人數一半,且有效票超過二分之一,公投案纔算通過;否則就是「否決」。就是這兩個字,把《公民投票法》變成了《公民不投票法》。

按照邏輯來講,「通過」的反面,應該是「不通過」。正如同「臺獨」的反面是「不臺獨」,而不是「統一」或其他狀態。但法案用「否決」二字,讓人產生了其他的想像,認爲只要站對提案的立場,就可達到「以少數否決多數」的效果

所以朝野寧可忙着「說文解字」,也不願意堂堂正正的政策辯論、說服民衆。把公投關進「鳥籠」的,或許是「門檻」,但提案者的「心態」,恐怕纔是更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