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 才能真正共體時艱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止,恆春半島觀光受重創,今年2月的遊客比去年同期減少6成。(謝佳潾攝)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觀光業,觀光局雖稱「有44億協助觀光業紓困」,但不僅政策模糊,連實施時間點也不明確,導致業者只能苦哈哈地等,相較之下,墾管處的紓困方案明瞭確實,雖受惠業者有限,但在此非常時期無疑是劑強心針。

「我們連不無小補的邊都沾不到」民宿業者聞訊墾管處的紓困方案後,不免自嘲地苦笑說,社頂、鵝鑾鼻、貓鼻頭的攤位、店家月租金是900至2000元不等,雖然看起來很少、減半下來更少,但這都是成本,當沒有遊客的時候,成本就是開店壓力。

墾管處的紓困方案,不僅是承租業者關心,在一毛也領不到的旅宿業也掀起討論,由此可知,現今紓困二字對業者來說何其重要,它代表的不僅是金額補助,更是一種安撫作用,民衆要的就是白紙黑字的承諾,即使口說44億紓困,但沒有明確政策也是無用。

雖然墾管處的紓困方案與觀光局的差別大,不管是補助對象或資金都不同,但現處非常時期就應有非常作爲,以保育環境爲宗旨的墾管處能爲與觀光業者共體時艱、祭出史上首次紓困,那交通部更應該做出階段性明確的協助,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肺炎疫情正考驗着政府各部門的應對能力,而非首次進行紓困協助的觀光局,在目前看來能力有待加強,觀光業相關業者正爲官員們打分數,能即時、明確地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做到共體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