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空屋稅爲何都沒用?專家揭殘酷真相:1族羣更慘了

臺灣房價持續刷新歷史新高。(本報系資料照)

政府不斷祭出打房措施仍未見成效,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房產知識Buffet+」臉書發文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無論是實施囤房稅、或空屋稅之後,房價漲幅都更大。他也感慨,租屋族淪爲政府、房東的韭菜,形成「政府大賺、房東小賺、租屋族慘虧」的情況。

何世昌說,自2017年各縣市陸續實施囤房稅開始,當年名下擁有三戶房子以上的囤房族不減反增,2016年39.1萬人,到2023年6月底,全國囤房族人數已達到54.6萬人。

囤房稅1.0的效果不彰不言可喻,何世昌強調,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無論實施囤房稅、或空屋稅後,房價漲幅都更大,租金也不斷攀升,房東把租稅成本轉嫁到租金,最後受傷的必然是租屋族。

何世昌進一步表示,調漲後的租金收入高於增加的稅負,導致租金收益率上升,再加上近十餘年QE推升買房抗通膨需求,所以提振有錢人囤房的意願。

何世昌示警,臺灣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屬於「房價高昂、房租便宜」的國家,房租之所以便宜的其中一個關鍵,是持有稅較低,「倘若持有稅持續調漲,房東必然把增加的稅負灌入租金中,長久之後恐會走向高房價、高房租的雙高市場。」

何世昌強調,無論從國內外的經驗都說明「有錢人承受稅負的能力高於預期」,財政部委外評估結果也是如此,但在外界壓力下仍舊把囤房稅2.0推上路。真的可以實現居住正義嗎?只能送上一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