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一把手”密集發聲 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原標題:多部委“一把手”密集發聲 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確定了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要優化改革推進落實機制,加強重大問題統籌協調。各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要敢於擔當、真抓實幹,加強重大改革的調研論證,制定改革組織實施方案。

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等部委“一把手”密集發聲,就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等重要領域作出具體安排。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兩大重要支柱,《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圍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健全預算制度、健全稅收制度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自覺把改革擺在財政工作更加突出位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科學管理,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有哪些重要舉措?藍佛安表示,具體來看,主要推進三個領域的改革。第一,健全預算制度,大力推進財政科學管理,提升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第二,健全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完善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支持機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個稅制度,更好發揮調節收入分配功能。第三,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更好調動兩個積極性。重點從四個方面入手,包括“拓財源”“強激勵”“管好債”“優事權”。

金融領域改革也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等多項部署。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表示,在這次全會關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第一項任務就是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將更加聚焦以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實現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雙目標,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其中,潘功勝提到,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包括貨幣政策的目標體系、執行機制、傳導機制等,保持幣值穩定,更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將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更加註重發揮利率等價格型調控工具的作用,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溝通機制,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8月30日,央行發佈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業務公告”專欄的第一份公告。公告顯示,爲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相關要求,2024年8月份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短期限國債並賣出長期限國債,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爲1000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8月份央行開展的國債買賣爲“買短賣長”,且爲面值1000億元的淨買入,具有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國債收益率曲線調控、演進貨幣政策框架等多重內涵。

“應當看到,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而是將其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既有買也有賣,與其他工具綜合搭配,共同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潘功勝此前在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

有力推動國有資本

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決定》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全局,進行了系統部署。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指導推動國資國企全力以赴抓改革、凝心聚力謀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作爲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既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內在要求,也是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徑。

張玉卓表示:“總的考慮是要着眼於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結合‘十四五’規劃的深入落實和‘十五五’規劃的謀劃實施,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有力推動‘三個集中’,即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國有經濟不僅要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更要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發揮科技創新等戰略支撐作用。因此,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着眼於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大規模、動真格、長週期是未來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突出特徵。”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國企混改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具體工作來說,張玉卓表示:“我們將堅持兩端發力、雙輪驅動:一方面抓好傳統產業強基轉型,統籌推進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另一方面抓好新興產業戰略佈局,深入實施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啓航行動,健全新興產業培育機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建設製造強國無疑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爲此,《決定》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一步作出部署。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把建設製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加快建設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至關重要。

《決定》對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作出重要部署。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表示,市場監管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處理好“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三大關係,進一步全面深化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全會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

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表示,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厚植強大物質基礎。

“商務工作在新徵程上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要創造消費新場景,培育外貿新動能,擦亮‘投資中國’品牌,讓中國大市場成爲全球創新活動的‘強磁場’。”王文濤表示。

針對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王文濤稱,將做好負面清單的“減法”、優化營商環境的“加法”,讓外資企業安心、放心、有信心,讓“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能夠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更好吸引並利用外資,同時更大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與創新能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思源表示,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着更加深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決定》部署了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工作。

對於推進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這一重點工作,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表示,着力構建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1+N”政策體系,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深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設。進一步發展全國碳市場,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着力構建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1+N”政策體系,有利於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過程中的引領、優化作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