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召開專項會議 積極對接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開年以來,多數城市落地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通過政銀企多方同向發力,梳理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以實現有效對接。

繼1月末住建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兩部門召開部署會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行動再提速,紛紛召開專項會議。

記者通過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月以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已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專項會議。

成立專項工作小組 分層分類精準對接

通過上述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召開的專題會議可以發現,各行已構建起專門工作機制。

其中,在組織形式上,多數銀行紛紛成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專項工作小組”,以加強統一領導,加快組織推動,推動項目對接以及融資落地。

例如,建設銀行在總行、一級分行和建立協調機制的城市行分別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由各層級負責同志擔任組長,與各地政府和金融監管局溝通,與名單內房地產項目做好對接。各地分行主動對接,將項目表格化、清單化管理,對合格項目“一戶一策”制定方案,確定項目負責人,及時滿足項目融資需求。

中信銀行多家分行採取“一項目一小組、小組內有專人”的工作方法,由“一把手”行長擔任專項小組組長,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對推送項目迅速評估,使用綠色通道快速審批,保障項目落地,及時向協調機制反饋結果。

興業銀行成立由行領導擔任組長,企金、零售、金融市場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房地產健康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動全行房地產業務健康發展,持續優化房地產業務體系,已形成涵蓋傳統房地產、產業房地產、人民居住生活等領域的三大類六小類產品服務體系。

招商銀行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專班,明確專班成員和對應職責,後續要結合調研督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着力推動協調機制落到實處。

除了在組織形式上建立工作專班以外,多家銀行通過分層分類精準對接,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

例如,中國銀行依據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新增貸款等方式予以支持。

延續因城施策原則 “白名單”提升銀企對接效率

“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對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興業研究相關專家向記者表示。

自1月12日,兩部門發佈《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後,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已在多數城市落地。

據悉,該機制延續了因城施策原則,明確以城市爲單位推動機制落地,發揮城市人民政府的牽頭協調作用,可更好結合不同城市實際出臺政策,確保決策部署有效執行。

同時,這一機制明確了房地產項目融資“白名單”制度,各城市在建立機制後,可以將給予融資支持房地產項目的白名單推送轄區內金融機構。

“通過扶優限劣、精準發力,有效篩選推送房地產企業和項目,這一機制將有效提升銀企對接效率,還可結合一系列融資保障機制,進一步增強銀企互信。”上述專家表示。

“白名單”機制下,銀行房地產信貸融資模式也得以重塑,銀行機構將依據項目給予授信,而非過往的依據房地產主體信用,這一模式將有利於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此外,融資協調機制也會將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逃廢債問題的房企和項目進行提示,從而在促進金融機構扶優限劣、精準發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有效防範潛在信用風險,有利於築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隨着融資協調機制的建立,未來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將得到更爲有效的滿足,從而有效防範在建項目逾期交付,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進而能夠緩解購房者疑慮,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上述專家向記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