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的投機者
(圖/本報系資料照)
制度設計的出發點大都是良善的,但是實際運作之後卻可能出現無法預期的結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度本身的設計有漏洞,在出現問題之後卻還是不願意面對與修正,那就茲事體大,尤其在教育體系上的情況影響層面更是難以想像的。
記得當年我們的聯考制度被罵得一無是處,多元入學方案就因勢而起,造成極大的風潮,原本也以爲這是一個正向的教育改革,沒想到隨着時間的經過,許多亂象頻傳,甚至連聯考制度最基本的公平性都可能在多元入學制度中被質疑,這就是形式主義的評鑑制度下,因爲缺乏自制與自律,導致投機者覺得有利可圖,而主事者又不願意面對問題纔出現的結果。
其實在多元入學開始的時候,就出現許多爲了進入特定學校而設立的短期才藝補習班,更有人爲了相關入學資料的準備而找了寫手,甚至事前探詢面試教授的名單等,都已經不是新聞了。本來是爲了讓有特殊才能學生進入更好學校的保護措施,沒想到最後卻成爲大學招生的破口。
如今,教育部爲導正這樣的問題,因此要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希望更詳細的瞭解學生在高中的實際作爲與成就,沒想到居然發現現在的學生因爲參加申請入學需要逐年上傳學檔,所以四處於網路、電商平臺搜尋如何豐富學習學檔的內容,甚至因此有出現收費約2萬元的3至4天營隊,坊間更出現代寫代做收費約10萬至20萬元,更有民間公司與學校合作,直接在校園販售付費學習檔案模板,每份500到1000元,可謂詭譎至極。
教育部對於這樣的問題並沒有做出任何正面的迴應,然而這種明顯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已經影響到大多數考生的權益,如果教育部不知道就是無知,如果無力可管就是無能,如果刻意視而不見,那就無法無天了,問題至此,教育部總要表示態度吧!
回過頭再看學習檔案的問題,顯然這已經是一種家長面對孩子在多元入學中的一種常態作法,畢竟這比單純只參加學測再準備備審資料的孩子,在錄取前面志願學校的機會上是高出許多,所以纔會讓家長無所不用其極地希望增加孩子上榜的機會。我們不能說這是作弊,但確實引發公平性的質疑,而公平性應該纔是大考最需要的精神,如果教育部連這個底線都棄守,那我們對於教育的期待值就會不斷的向下修正了。(作者爲正修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