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終局

(圖/美聯社)

俄烏戰爭已經走向長期化,儘管西方媒體成天在唱衰俄軍,卻似乎忘了歷史上俄國最擅長打長期的戰爭,而且目前是以1國對付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30個國家之北約。勝負不再只是俄烏之間,而是俄國與西方之間的輸贏。雙方都不想輸,也沒有能力全勝,所以最後最可能停止在某種妥協的方式。

目前,俄國戰略目標非常明確,他們要併吞烏東地區,作爲迫使烏克蘭中立化的手段。由於烏克蘭反抗激烈,造成俄國常備兵力不足以實現目標。此時,只有增兵加強作戰,或者動用核武。當時間拉長,西方就有可能被迫妥協。

事實上,西方內部對長期對策並沒有共識,至今只有一些前高官故作聳動,比如,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說,如果俄國使用核武,美國會對普丁採取斬首行動。前駐阿富汗和駐伊拉克司令官彼得雷烏斯則表示,美國和北約可以把烏克蘭境內的俄軍以及克里米亞的俄國黑海艦隊,全部消滅。這些話在臺灣網路新聞上都位居頭條。然而,他們的意思是北約準備和俄國全面戰爭嗎?北約計劃和俄國互相丟原子彈嗎?其實這類無聊的狠話,俄國人也經常說出口,像是把北約艦隊全部消滅,在倫敦和巴黎丟原子彈等等,只是這些話臺灣這邊不轉述而已。

因此,情勢分析還是要回到現實,俄國準備用足夠的兵力佔領烏東,用核武和北約互別苗頭,用能源打擊西方的經濟,影響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並造成其內部分裂。入冬後考驗纔開始,歐洲缺乏能源,或者替代能源價格高漲,生產將受到重創。

今年,歐洲會面對最冷的冬天,被冷死的獨居老人人數將會創下新紀錄,必然會產生社會衝擊。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反對能源價格高漲的示威活動,英國新首相特拉斯才說要「對中俄強硬」,轉眼間本身地位就搖搖欲墜。德國年輕的女外交部長也說了類似的話,然而現在總理蕭茲卻要遠赴中國大陸,重修雙方關係。那些成天大言不慚要「降低對中俄依賴」的國家,遲早要向殘酷的現實妥協。

在這種情況下,稍早季辛吉所說烏克蘭割讓烏東給俄國的方案,或者馬斯克所提類似的說法,贊同的聲音會越來越多。至於美國,現在動不動就要支援烏克蘭多少億美元,同時又準備承受封殺中國科技所造成的損失,好像美國國庫的錢永遠花不完。這種全方位作戰只會更快消耗美國國力。內部經濟困境會造成政治權力的更動,第一個牽動的必然是最花錢的對烏政策。

簡單說,俄烏戰爭最有可能僵在目前的狀況,雙方軍隊在現有的戰線上纏鬥,俄國同時經常性對烏克蘭實行全國性的轟炸,削弱前線烏軍的戰鬥能量,同時用核武牽制北約。如此半年後,俄國與西方將逐漸精疲力竭,至於中國和印度,表面上中立,實際上樂於坐山觀虎鬥,看着俄國和西方互相折騰,弄到兩敗俱傷,他們自然而然順勢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