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週年省思: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圖/美聯社)

俄烏戰爭始於2022年2月24日,是日莫斯科時間清晨5點50分,俄羅斯總統普丁向鳥克蘭宣戰,並立即武力進攻,明言目的是要「烏克蘭放棄武裝及去納粹化」;而美國國務院稍早就預知「俄國入侵,會在24日天亮之前」。

俄烏戰爭一週年了,尚未見終戰的一絲曙光。在美國大多數人全心全力支援烏國,但也有人憂慮烏克蘭政府是貪腐出了名,尤其軍火工業,買賣都是高度機密,最易涉貪。該國國防部不少官員涉貪被起訴。美國一年來已給予近500億美元的支援,是否用在刀口上?衆議員瑪喬麗‧格林(Marjorie Greene)推文指責「烏克蘭是舉世最腐敗國家之一」,並提議對所有援烏的資金進行審計。2022年烏克蘭的貪腐指數,在180國家中排名第118名。職故,澤倫斯基對外必須「抗俄」,對內則要「肅貪」。2月初又有數名高級官員因貪腐被撤職。任何戰爭拖久了,發國難財的貪官就會像雜草,割了又生。俄烏戰爭戰埸是在烏克蘭境內,戰爭拖延對烏克蘭委實無法樂觀,恐將是國破山河裂,即使戰爭在此刻就休戰,重建烏克蘭至少也要30年。

美國諸多智庫與個別學者,率多認爲「今日烏克蘭就是明日臺灣」。就在今年元月美國華府智庫CSIS對臺海戰局做了精密兵推。假設中共在2026年對臺灣發動戰爭,美國及日本介入協助臺灣的情況下,在3周左右的時間,中共將會「戰敗」,而臺灣將「慘勝」,然而臺灣經濟重創民生崩潰。

事實上,若中共發動戰爭,絕不會在3周就認輸,倒是在3周內臺灣確會「經濟重創、民生崩潰」。臺灣早已停了核電,一旦有戰爭,運煤及天然氣不能船運到達,臺灣很快就會沒電,也沒了天然氣,民生必崩潰。且戰埸在臺灣,大多臺灣人民必倉遑逃難,難民比例會遠超烏克蘭。兵推中共會「戰敗」?恐只是推演的臆想。爲越南、阿富汗,美國都要參戰20年,而最後結局還是美國倉皇撤軍。

臺灣有媒體形容「烏克蘭很英勇,俄羅斯敗象己呈」,但殘酷的現實是戰場在烏克蘭,遭受戰禍最悽慘的就是烏克蘭人民。將來如有兩岸之戰,戰場不會在中國大陸,臺灣人民也將片面慘遭戰禍。聯合國統計,逃亡至東歐的烏克蘭難民就有400多萬人亟待安排。臺海一戰,臺灣難民不像烏克蘭難民可由陸路逃亡,渡海逃難最近距離自是福建,其次日本、南韓,再次菲律賓、越南。但這四地海路遙遠,語言又不通,臺灣難民逃難選項,竟會是福建?

民進黨政府正積極備戰,大量採購軍火,並延長服役。然而中國大陸的武器是自制,臺灣則是向美國採購,戰爭一旦發生恐就被封鎖,且很快就會彈盡援絕。延長服役,中國大陸人口是臺灣的61.7倍,軍人又是專職。延長服役產生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蔡英文總統提出「備戰才能避戰」,當然自有其英明睿智。但一般常識,「備戰」自是磨刀霍霍,應會引來殺機重重。「備戰」一般引發戰爭機率會大增,而不是減少。真正「避戰」的方法,應是提倡和平友誼,要比「備戰」有正面效果。

俄烏戰爭已屆一週年,據綜合估計戰爭死亡人數已逾20萬人,其中烏克蘭平民已4萬人,難民有1400萬人。在弔唁因戰役喪生者之際,大家自應竭誠思慮如何避免「今日烏克蘭就是明日臺灣」的預言。也許《戰爭與和平》的作者,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的名言,很值得大家靜思,他說:「善心與摯情會美化生命,會化解所有的矛盾衝突,解開糾結,化繁爲簡,雲開見日。」

(作者爲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