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啓示 學者:國安得靠自己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俄烏戰爭對臺灣最大的影響,是讓多數國人瞭解到,「國家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圖爲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聯社)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俄烏戰爭對臺灣最大的影響,是讓多數國人瞭解到,「國家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對於兩岸也有啓示的作用,烏克蘭與俄羅斯屬於同民族,「兩岸也是同文同種,打下來也是兩敗俱傷」,大陸方面也得到這個教訓,最好不要用武統,否則雙方均耗損。

俄烏戰爭後,觀察近期多項民調顯示,多數臺灣人認爲兩岸若發生戰爭,美國並不會出兵。趙春山說,這就是俄烏戰爭對臺灣最大的影響,讓多數國人瞭解到,「國家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不過,他認爲這是正面的影響,「只有一場戰爭纔會得到這樣的經驗」,幸好這場戰爭事發生於俄烏,若發生在臺灣,再得到教訓也來不及了,「就怕,一場戰爭,沒有得到教訓,或是得到錯誤的教訓」。

趙春山說,自己從俄烏戰爭得到的教訓是「親痛仇快」,烏克蘭與俄羅斯屬於同個民族,兩岸也是同文同種,打下來也是兩敗俱傷,大陸方面也得到這個教訓,最好不要用武統,否則雙方均耗損。

而美國看似成爲俄烏戰爭下最大贏家,但是趙春山提醒,「一將功成萬骨枯」,靠戰爭來獲得利益,自身也會受傷,經濟是全球性的,美國此次雖然團結歐洲對抗俄羅斯,但是將來可能逼得中俄聯手,反而是對美國最不利的。

對後俄烏戰爭時期的全球軍事格局,趙春山表示,他過去認爲「新冷戰」不可能,但現在認爲,「未來非常可能發生」,且恐帶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例如,德國和美國已決定增加軍事預算,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也談及擁核話題。

至於「美國是否會出兵協助臺灣」的問題,趙春山強調,這並非臺灣所能決定,美國才擁有決定權。如果美國認爲損及其利益、要害時就會出兵,反之亦然。但目前美國對臺的支持是維持戰略模糊,「戰略清晰是拿石頭綁自己的腳」。

目前,無論是支持出兵,或是放棄臺灣的兩種戰略清晰方向,在美國都不是主流意見,由於顧及大陸,「現在還不是攤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