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最新局勢-擺脫對俄依賴 歐洲寄望卡達天然氣

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3月稍早飛往卡達並宣佈與該國建立能源合作伙伴關係。德國承諾興建該國首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接收卡達與其他天然氣生產國的液化天然氣。

卡達對於與歐洲簽訂天然氣合約態度謹慎,這類合約通常耗費數月時間才能談妥。歐洲數國官員近日相繼出訪卡達,但卡達尚未與任何國家敲定最終協議。

過去20年來,卡達透過長期合約向中韓日等亞洲國家銷售液化天然氣而致富。這個人口不到300萬的國家,如今已成爲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卡達過去一直希望將天然氣業務擴展至歐洲,但歐洲買家興趣不大,原因是俄國天然氣來源更便宜、可經由管道運送,且合約期限更短更靈活。

但如今情況出現變化。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急於尋找替代俄國天然氣的來源。歐盟高達38%天然氣進口來自於俄國。俄國總統普丁近日要求購買天然氣須以盧布支付,否則不惜切斷供應,令歐洲急忙制定應變計劃。

數國官員透露,歐洲除了與卡達洽談能源合約外,也積極與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與美國天然氣生產商諮詢合作事宜。而這也顯示出:俄烏開戰正改變全球能源供應版圖。

卡達成爲歐洲天然氣供應救星,原因在於該國砸下287億美元、試將天然氣產能提升40%,目標是2026年前每年產能達3,300萬公噸。這將高於俄羅斯去年出口至歐洲的液化天然氣1,370萬公噸,但俄國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以管道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