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窮人零嘴…客家人稱鳥薯非常營養 網友驚呼:太像蟲蟲了
一盤剛蒸好狀似肥蟲蟲的根莖物,其實它是葛鬱金。 圖擷自臉書
有些東西可能早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但因某些因素而漸漸被人們所遺忘。日前有一名網友貼出一張照片,可見盤中有幾條狀似肥蟲蟲的根莖物,引發網友好奇問「這是什麼,冬蟲夏草嗎?」
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種菜歡樂園」上貼出一張照片併發文,從照片中可見一盤剛蒸好狀似肥蟲蟲的根莖物,原PO表示「近午挖幾條蟲,剛清洗好,等一下用電鍋蒸來吃,回味兒時零嘴,同時給小孩子們體驗以前的零食」,網友驚回「太像蟲蟲了」。
照片曝光後,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什麼蟲阿?真大隻」、「以爲真的蟲蟲」、「這個好吃,小時侯吃過」、「小時候竹林下有種,叫粉姜」、「客家人稱鳥薯」、「葛根,是很有營養的食物」、「小時候常吃,好像叫竹薯」、「客家人稱太白筍可生食或熟食,老的可洗太白粉」、「這是古早磨成粉的太白粉原料」。
有嘗過網友表示「不好吃吧,纖維不是很粗嗎?」、「都是纖維,不好吃+1」、、「小時候常吃但不知那裡買,超好吃媽媽常弄給我吃」、「現在都看不到這個東西了,忘了它叫什麼名字」、「這是粉薯,小時候常吃,現代的小朋友應該都沒有吃過,這很好吃哦」,但也有網友表示「沒有看過這種東西」、「第一次看到,沒有見過」、「這是什麼東西?看起來好像地瓜」。
有網友好奇問「吃起來是什麼味道啊?」,熱心網友迴應「美味」、「我吃過覺得有玉米的味道」、「印象中這種地下根吃起來沒什麼味道,沒有芋頭的香、也沒有地瓜的甜,就是淡淡的有點粉」。
根據維基百科,它是葛鬱金(Maranta arundinacea),又稱竹芋、粉薯、太白薯、太白筍、美人蕉、藕仔薯或金筍,春季栽種秋冬採收,主要種植於低海拔山區,葛鬱金所製成的澱粉常在餐飲烹飪上用於勾芡等用途,但因製作過程繁瑣且產量少,被樹薯粉、玉米粉、太白粉所取代,纔會漸漸被人們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