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資訊揭露品質 攸關中小企業跨足國際市場
(ESG資訊揭露、永續分類法均是爲企業「系統性」導入ESG的工具措施。資料來源/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
CRIF中華徵信所總經理郭曉薇6日指出,隨着永續供應鏈的管理力度日益強大,不僅臺灣的大型企業受到規範,更多的中小企業也正逐步受到ESG的要求,但是中小企業相對缺乏永續議題的輔導資源,加上目前ESG資訊揭露不足,未來將更難跨足國際市場。
金管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重點之一:提供工具措施協助金融機構,就強調「ESG資訊揭露」,企業需擴大強制編制永續報告書範圍、且內容品質要提升,設立「資料庫平臺」讓企業知道面臨的環境氣候風險,臺版「永續分類法」,「情境分析壓力測試」等,均是要讓ESG生態系上的不同利害關係人彼此掌握透明、完整的資訊。
優樂地永續董事長朱竹元指出,財經、環保部會積極規劃「永續金融」的各項執行政策,包含即將上路的「永續分類標準」,可以預見,金融業者對於企業的融資,未來將同步審查財務績效、永續績效,以決定是否提供融資。目前包含銀行、信保基金、臺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都在研擬相關規劃,相信很快就會施行,中小企業應及早因應轉型,以避免未來陷入因應時間短促,轉型成本更高的窘狀。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6日在《2021 CRIF FORUM 建構ESG永續產業的韌性與商機》論壇專題演講時,以「永續分類法」爲例指出,它的初衷是讓大家瞭解,「永續是有標準的!」,歐盟永續分類規則(EU Taxonomy)是全世界最早行動、相對詳盡,各議題高達100項資料,研議中的臺版「永續分類法」初期只有三大類、22項經濟活動,但都屬於目前國內重要活動,如再生能源製造氫氣,採用本土化的數據與標準,非常有系統性真正追蹤到對環境的損害,一旦真正執行了相關指標,可以明白揭露企業ESG的量與質,提供金融單位參考,據此提供資金支持企業投入永續。
溫麗琪強調,ESG的資訊揭露,是未來臺灣與國際打這場仗,最重要的核心!清楚量化的標準,大家知道努力的方向,亦伴隨新商機的萌發,企業主知道自己的方向,能幫助大家走向想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