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首飛25週年 定義第五代戰機的典範之作

F-22猛禽戰機。(圖/美國空軍)

1997 年9月7日,首架定型的F-22猛禽(Raptor)原型機在喬治亞州瑪麗埃塔空軍基地(Marietta AFS)完成首飛,自此戰鬥機進入第5世代,必須具備機動性、匿蹤與超音速巡航性能。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F-22始於美國空軍在1981年提出的「先進戰術戰鬥機」(ATF)計劃,雖然當時F-15、F-16才服役5年,性能也相良好,但是從情報收集與間諜衛星照片來看,蘇聯的Su-27與MiG-29已接近服役,從外型來看,似乎氣動力外型相當不錯。爲領先蘇聯一代以上的技術優勢,ATF是有必要的。

美國空軍對ATF的技術指標,就是在保有原先的空中靈活特性以外,還要備超音速巡航與雷達匿蹤性能,這些要求在當年非常機密,連北約盟國都不知曉,甚至在航空雜誌上的插畫也完全不正確。總之,經過多輪選擇後,美國空軍在1991年4月23日宣佈,洛克希德的YF-22技術示範機成爲ATF的獲選者。

1982年洛克希德發佈的ATF概念圖,與後來的F-22完全是兩回事。(圖/YF-23.NET)

格魯曼也曾參與ATF競選,該公司的概念圖也似乎是障眼法。(圖/YF-23.net)

洛克希德經過6年的優化改良,1997 年 4 月 9 日,機尾編號4001 的第一架F-22在瑪麗埃塔亮相,同一日,美國空軍將其命名爲「猛禽」。並於9月7日順利首飛。

然而,此時冷戰早已結束,蘇式戰機的性能沒有美國原先設想的那麼高明,因此預算的爭取相對困難,直到2001年才終於於低速試生產,獲准全速生產還等到2005年。有一段時間,爲了證明F-22也是多才多藝的多功能戰機,曾經短暫被命名爲 F/A-22,也就是兼具對地攻擊任務。不過在2005年正式定名編別是F-22A,它是一種純粹的空優戰機。

ATF的獲選者YF-22,與F-22相比,機翼外型與面積都有修正。(圖/Lockheed )

F-22 猛禽結合了雷達隱身、超音憞巡航、機動性和綜合航空電子設備,使得它的作戰能力呈現指數級飛躍,它與4代機王牌F-15有着相當巨大的代差,F-15E在雷達上完全找不到F-22,甚至到了目視距離,雷達還是難以偵測到。

目前有任何已知,或計劃中的戰鬥機能與F-22相匹敵,這也成了F-22的缺點,它太強悍了,美國空軍不願出售,這使得它的生產量相當稀少,只有189架,過少的數量造成高昂的單價、高昂的後勤成本,也限制了它的升級可能,F-22的妥善率成了美國空軍頗爲頭痛的問題。

F-22之後,各國終於瞭解第五代戰機該具備哪些性能指標,其後果就是各國的五代戰機計劃,十有八九在外型上都相當類似F-22(或者F-35),舉凡日本三菱的心神驗證機,韓國的KF-21,土耳其的TF-X,以及中國大陸的殲31、印度ACMA都是如此。